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与挑战-上海神经科学学会.pdf

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与挑战-上海神经科学学会.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卷第期生命科学年月文章编号特约综述编者按神经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协同的科学在健康保障产业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神经科学和以神经科学为基础的类脑智能研发与应用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夕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承担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神经科学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研究项目项目编号目标是在总结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比较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神经科学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关系的系统性刻画和描绘为重点预测学科和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神经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以及推动学科发展的

第28卷第11期 生命科学 Vol. 28, No. 11 2016年11月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Nov., 2016 DOI: 10.13376/j.cbls/2016167 文章编号:1004-0374(2016)11-1295-14 ∙ 特约综述∙ 编者按:神经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协同的科学,在健康保障、产业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目前,神经科学和以神经科学为基础的类脑智能研发与应用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夕。2016 年,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承担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神经科学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 2016XKYL03) ,目标是在总结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比较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神经科 学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关系的系统性刻画和描绘为重点,预测学科和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我国神经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以及推动学科发展的有效机制,提出本学科及相关领域发展 路线图,为谋划学科布局、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提出战略决策咨询建议。 本文是该项目阶段性研究进展简报之一。 张旭,神经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 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85 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学士 学位,1994年7 月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神经科学系获博士学位。1994年8 月— 1999 年 11 月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任讲师、副教授和研究员。 1999 年 12 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感觉系统研究组组长。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理研究,包 括慢性痛和X- 连锁智力障碍。已发表论文112 篇,论文被他人引用 5 000 余次, 参编疼痛学经典教科书 Textbook of Pain 等专著。担任国际疼痛研究协会第九届 研讨会和第四届亚洲疼痛会议主席。应邀在第九届国际脑研究组织世界大会等 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60 余次。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 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和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等职。曾获何梁何利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神经科学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研究” 项目负责人。 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与挑战 1 2 2 2 2 韩 雪,阮梅花,王慧媛 ,袁天蔚,王超男 , 傅 璐3 3 2 2 4,5 * ,陈 静 ,王小理 ,熊 燕,张 旭 1 200031 2 200031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上海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上海 ; 3 200031 4 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上海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200031 5 200031 上海 ;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上海 ) 摘 要 :脑科学研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