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消费在台湾兴起的热潮是近十年来的现象-微生物学系.DOC

有机消费在台湾兴起的热潮是近十年来的现象-微生物学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消费在台湾兴起的热潮是近十年来的现象-微生物学系

論有機食品的消費意向-為健康還是為市場 前言 有機消費在台灣興起的熱潮是近十年來的現象,有機從最初的研發、生產,到成為一個市場上販售的商品,之間經歷過許多的整合,其中有政府及學者的合作開發、農人投入生產的嘗試及眾多有機商店的成立,針對這一複雜的背景條件下,本文試圖勾勒出這股有機風潮發展背後的社會力量及消費者消費有機的認同問題。本文最後則以消費文化及風險社會的理論概念,說明有機風潮和消費者消費認同的關係,並以此說明有機消費者經由消費彰顯其自主能動性的內涵,透過否定及改變現有市場的決定,有機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也享有一種自我的「權力感」及「存在感」;並進一步架接到風險商品的概念,說明有機商品如何透過消費者自主能動性而呈現和風險意識及風險社會的關聯。 科技發展的副作用全球皆產生了影響,在台灣也不例外,由於科技帶動經濟發展,使人民可以豐衣足食,過去的吃不飽,取而代之的是吃太飽、吃太好,結果造就許多文明病的產生,為了對抗疾病,台灣近年來在飲食文化上有了明顯的轉變,飲食觀已由講求溫飽轉為健康取向,人們朝向「養生」路線發展,對健康知識越來越重視,食物的選擇也有不同以往的看法。加上近來的禽流感、狂牛症的相繼爆發,新聞媒體一再揭發黑心食品等因素下,消費者對安全、健康的食物需求增高,現在蔬果美觀的外表被認為是化學農藥使用過多的結果,原本賣相不佳的有機產品在近年崛起,為市場提供了另類的選擇,各家有機連鎖店也紛紛成立,搶攻有機這個新興市場,目前市面上打著「天然」、「有機」、「生機」等字眼的商品,往往能有商品增值的效果。 上述的有機發展熱潮並非只在台灣出現,而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有機的發展在歐美日等先進工業國家早已發展多時,那麼這股風潮為何會燃燒到台灣?這背後的因素又為何?有機產品從最初的研發、生產,到後來成為一個商品在市場上販售,這之間經歷過許多的整合,從1986年政府和學者的合作開發、農人投入生產、第三部門組織的加入,及有機商店的林立,對這一複雜的現象若純以經濟的供給與需求來解釋,往往會忽略背後複雜的社會現象,也無法說明有機產品在成為商品化的過程中,經歷過多少的「加工」過程。如果就社會學的角度看有機這個在風險社會中崛起的新商品,較為關注的是這股風潮是如何被建構出的,及建構背後的動力基礎。 何謂風險社會 自從啟蒙運動興起後,科學取代了宗教,成了主導的地位,科學的發展朝著Weber所說「合理性化」的方向前進,人們樂觀的相信科學將會帶領人類不斷往前邁進。科技的使用,除了帶來便利的生活外,也使得原本威脅人類的自然災害,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但科學發展至今,卻也產生了許多「副作用」,人類的生態及環境日益破壞,人們發現原來科學並非全然是理性的,如今科學的發展似乎已超出它本身所能控制的範圍,逐漸增加的風險或文明的危險,造成科學技術理性的失靈(Beck, 2004 : 64)。這種失靈的現象對人類的威脅已越來越急迫,加上現代科技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的生活型態,所以風險也因而滲入人們的生活世界,使得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人與現代科技的關係。 對照現代社會,生產已經大量工業化、科技化,在這樣的生產方式下,大量使用了化學肥料、農藥和化學製劑,食品也在加工過程中加入許多化學添加劑,加上基因科技的發展,這些科學技術在環境生態、作物生產及生活世界中都製造出許多不確定、潛在性的風險。基於對作物安全的疑慮,世界上有一些先進國家開始推動無農藥化肥料、自然生長的有機作物,試圖改變現有的食物和環境風險,因此「有機」可說是為因應現代風險社會而生的產物。這樣的食物風險也同樣出現在台灣社會裡,面對這樣的景像,或許風險社會的理論觀點可以提供我們一個探討的空間。但風險社會的觀點不僅只是告訴我們現代社會的風險樣態,更重要的是,當現代社會產生風險時,人們如何反應?是誰在喚醒大眾的風險意識?誰在進行預防或補救的措施?又如何進行一些組織化的動作來克服社會中的風險,這些問題都將在後面章節陸續的探討。 德國社會學家Beck 針對現代社會發展的樣態,提出了「風險社會」的觀點,他認為人類的社會結構及生活形式已產生鉅變,由工業社會的「簡單現代」,過渡到所謂的「第二現代」,也就是「反省性的現代」。工業化信奉的是科學至上的教條,但科學卻也帶來許多連專家都無法處理的危機,已危及到了人類的生活,在過去,現代化是以「傳統」為改革的對象,如今則是現代化本身已成為革新的對象 (劉維公,2001 : 5 )。 風險社會的興起 由於現代風險的發生常來自於科學技術,因此責任歸屬和傳統上也就有了不同的方式。當一項非預期之外的事件發生時,社會大眾探討原因的方式會有二種,一種是歸究於人類無法掌控的天然因素上,如天災、宿命等;另一種則是歸咎於自己當初的決定和行動,這時責任歸屬就會到決定者自己身上,也就是「下詔罪己」。現代的風險來源常是來自於人們的決定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