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倾向儿童入学融合的个案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闭倾向儿童入学融合的个案研究

来自星星的你 ——自闭倾向儿童入学融合的个案研究 摘要:自闭倾向的孩子具有社交障碍、语言发展障碍和情绪障碍等核心问题,他们的行为表现异于一般儿童。但由于家长缺乏专业知识、盲目乐观、不愿正视等原因,很多有自闭倾向的孩子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本文以1名初入小学的自闭倾向儿童为例,详述自闭倾向儿童随班就读现状,梳理儿童在校表现能力、家校合作策略等,探索如何帮助自闭倾向儿童达到一定程度的入学融合。 关键词:自闭倾向儿童 小学 入学融合 家校合作 一、发现:“遗世独立”的“怪”孩子 2016年8月30日,一年级开学报到第一天,在新鲜初见的三十个孩子中,我一眼就注意到他——同同。他个头很大,看起来却有些傻里傻气。别的孩子按着我的要求发书、理书,他却完全置若罔闻,自顾自地在座位上写着妈妈之前给他布置的作业。要排座位了,别的小朋友秩序井然地按高矮站好,他完全不为所动,我去拉他的手想把他领进队伍,却猝不及防地遭到狠狠一甩。在我震惊之余,他慢慢悠悠地走到队伍末端,不言不语,发起呆来。 接触的日子愈多,我愈发现他的“与众不同”。 他是班上的“沉默专业户”。上课从不听讲,更别提发言;从不主动与老师、同学说话;如若你不专门大声疾呼他的名字,那事事都与他无关。你想与他来个眼神交流,他却四处游离,坚决不与你对视。你永远猜不透他在想什么,他也根本不给你了解他的机会。 如果仅仅是沉默,问题似乎还没那么糟糕。他还极好地验证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真理。上课时,橡皮不小心掉地滚远了,他会着急到歇斯底里地尖叫,大家帮忙把橡皮再次送到他手中,这尖叫又戛然而止。同同写好了作业从来不交,更不会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如果有同学想去帮助他,只要稍稍触碰他的东西,他便不由分说地往地上一瘫,两脚乱踢,非得老师拉他起来,对他好言相劝一番才肯罢休。当他高兴时,他会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来回跑动,你若制止他,打扰了他的“雅兴”,那可不得了了,用手捶墙,以头抢地,口中念念有词,非逼得你投降不可。 他像座不定时爆发的火山,但有时又像个楚楚可怜的婴儿。一周换一次座位的时候到了,同同如临大敌,坐在新位置的他看起来十分不安紧张。几次上完厕所,裤子还没提好,他就兴冲冲跑出来,惊倒一群同学,看着他不知其然地站着,我无奈又心疼。班级集体行动,你必须得分一只眼睛关注他,否则不知何时,他就把自己“遗落”在某个角落了。 第一次遇见这样一个“遗世独立”的“怪”孩子,我疑惑又紧张,迫不及待地和家长约定家访时间,想要一探究竟。 了解:无法回避的家庭问题 2016年9月22日,我对同同进行了第一次家访。同同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是典型的高知家庭。爸爸是一家之主,言谈间不经意显露出霸气与高傲。妈妈温文尔雅,待人亲切,和爸爸的性格截然不同。他俩都不是本地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才得以在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安家,并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1到3岁时,同同由老家的爷爷奶奶带在身边。可能是老人过于娇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家人有一点儿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同同就会满地打滚,状若癫狂。待爸爸妈妈发现孩子这样愈发过分的行为时,立刻把孩子接到身边,但似乎还是晚了。妈妈尽可能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但据说继承了爸爸“倔脾气”的同同并不很在意妈妈的管教,妈妈很着急,只是束手无策。爸爸倒是很有办法“对付”同同,但从爸爸的言谈中我看出他并不很在意同同的“异常”,他风轻云淡地对我说:“许老师,你说的这些情况,我绝对相信。估计是他刚换了个新环境,比较陌生,不适应。他在幼儿园呆了三年,直到大班才和老师熟悉起来。你放心,我们家长会配合你,让孩子尽快融入班级,但是也不能逼得太紧,你给我们时间。你看我们俩也不差呀,同同以后肯定是学霸,你只要多了解他,会发现他只是心理年龄比较小,天真呆萌。” 言毕,便热情地拉着我在同同房间参观起来。同同的房间里只有一种玩具——各种各样类型的车。妈妈说,同同是个特别较真的孩子,认定一件事情、一个东西就会一直坚持,几乎无法改变。就像他喜欢车,而且只喜欢车,于是可以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玩上一整天。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看到车,他就会特别兴奋。同同房间的墙壁上还贴着九张几乎一模一样的画画,每张画上都是一只头很大、身子小、翅膀更小的蜜蜂。妈妈说,同同特别喜欢这几张画,画好了还亲手把它们一一贴到了墙上。看完画画,妈妈又拿出了好几本作业本,这都是上小学之前同同在妈妈的辅导下完成的作业,横平竖直之极,字字正好撑满格,却无一出格······ 这一趟家访让我更了解同同,也更了解同同的家庭,“怪”孩子的“怪”行为隐约有了解释。 三、努力:力所能及的转变 不愿与人沟通,毫无同伴交流;狭隘刻板的兴趣与行为;智力正常但却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