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审美比较之二题.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文化审美比较之二题

中西文化审美比较之二题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多元文化观作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内容,把语文教育置于世界文化语境中,语文课程由此不仅获得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而且还获得更为丰富的世界性的优秀文化资源。 在对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我们会发现一系列和而不同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比较来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更好地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一 但丁在《神曲》中由维吉尔地带领下走过了受苦受难的地狱、炼狱后,由贝娅特丽齐引导进入天堂,在经历天堂九重天的过程中,为但丁通往圣堂引路者的贝雅特丽齐,告知但丁爱的涵义,并最终让他克服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完成了觐见上帝前所必需的自我净化,最终在天府见到了上帝。由此但丁大彻大悟,他的思想与上帝的意念融洽无间,但丁也由“小人”变成了“大人”。无独有偶,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贾宝玉也有一位引路人,就是警幻仙子。她引导贾宝玉完成了由男孩到男人的蜕变,色淫者到意淫者的蜕变,怀疑者到叛逆者的蜕变。在东西方的文学名著中都有一位引领作品主人公蜕变的女神。但是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两位引导女神也有着不同的代表意义。 对于西方人特别是中世纪到近代的一些文化人,他们像崇拜上帝那样崇拜自己所爱的女人,像热爱自己心爱的女人那样来热爱上帝。在他们心目中,上帝和他们所心爱的女人常常是合二为一的。因此在《神曲》中,但丁天上人间,地狱炼狱,苦苦追寻贝亚特丽齐;而爱的对象——贝亚特丽齐已经成了美的极致:“当天使们抛掷花朵,如雨点一般落在车子内外的时候,我在花雨缤纷中看见一位贵夫人,她蒙着白面纱,其上安放着一个橄榄树叶编的花冠,披着一件绿披肩,其下衬着一件鲜红如火的长袍”。在此,天堂中的贝亚特丽齐已经成了唯美的爱情想象,这显然是来自但丁作为中古诗人心灵深处的宗教渴望。 在《神曲》中,但丁对爱人的崇拜意味着对爱情的敬仰,因而,但丁的爱情观充斥着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性的道德牵引,特别是他肯定圣洁的精神之爱,否定单纯的情欲之爱的主张,使他与贝亚特丽齐之间的爱闪烁着纯洁的精神光辉;对爱情的敬仰又蕴涵着对爱人的尊重。《神曲》中但丁最终与贝亚特丽齐立于天堂的中心,诗人听仙乐飘飘,看圣光点点,最后凝视心爱的贝亚特丽齐,她的脸上带着圣母般的笑,但丁也仰头微笑。从一开始见到贝亚特丽齐时萌芽的爱的生命情感,后经过灵魂的重重考验,走到天堂的爱的精神飞跃,但丁成就了其作为中古诗人的信仰寄托,也成全了自我爱情的完满。理性与信仰、个人与人类、世俗与超俗、血肉生命与虚幻精神都在这天堂中实现了统一,但丁的爱情最终凝结成一份博大的“爱”,即超越了个体的悲剧体验,在探询个体“爱”的归宿的时候,也苦苦为人类寻找理想的存在空间。正如同爱的圆满与永恒必须经过重重磨砺和考验一样,但丁认为人类必须经过地狱的苦难与炼狱的历练与净化,才可走出迷惘与罪恶,最终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天堂,所以天堂既是人类的理想家园,又是但丁爱的家园。 二 在《红楼梦》中,男主人公贾宝玉也是由一位他所珍视的女子——飘缈婀娜的警幻仙子引导进入太虚幻境。先来看贾宝玉眼中的警幻仙子,其貌美不胜言,“远渐西子,近愧王靖。”曹氏为此特作一赋以颂之,重墨工彩,洋洋洒洒,令人叹为观止。美词艳语,赞不绝口,几乎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独钟于斯,警幻可说是《红楼梦》中无与伦比名副其实的美神。 《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子自称“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从她的自述中不难看出,警幻仙子的神职就相当于西方的“爱情女神”。这位美神兼爱情女神,将贾宝玉带入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成为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导师。后来也是在警幻的教育和大胆鼓励下,贾宝玉敢于冲破封建势力的重围,终于在第二次神游太虚幻境之后,彻底省悟,把红尘看破,毅然离家出走,与封建家庭彻底决裂。 三 但丁的领路人贝亚特丽齐象征的意义是智与爱,贾宝玉的领路人警幻仙子象征的意义是色与空。东西方的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就体现在人神互补和色空互补上,解决现实世界中人的原欲也就是情感自由如何与社会实现真正的和谐。而他们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表述方式,是与他们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所处的社会背景离不开的。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终结表现为封建贵族之间的纷争和教会的腐败。但丁《神曲》的构思,是以基督教的禁欲、苦修为内容的神学世界观为基础的。但在作品的实际描写中,却主张遵循理性的教导,强调自由意志的重要。他反对蒙昧主义,提倡追求真理,赞美人的才能与智慧,肯定文化知识的重要,这一切都是同教会的教义相悖,是新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但丁诗中之所以出现这种矛盾的两重性,是因为但丁虽然反封建反教会,但他仍是个正统的基督教徒,基督教的神学观念,在他的世界观中仍占相当的比重。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