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及应对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从多个角度提出:联系生活,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学生实验从“扶”到“放”;验证性实验探究化;习题讲评实验化;家庭小实验课堂化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9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4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按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按实验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可分为课堂实验和家庭实验;按实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实验,能把抽象变成具体,把无形变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问题提出 结合多年初中化学教学经历,笔者认为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演示实验过于关注学科知识的验证,趣味性不足;学生实验安排量偏少,学生自主探究机会不多;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探究性不强;家庭实验流于形式,成为死记硬背的应考对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实验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成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障碍。笔者基于此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与广大化学教师共商讨。 二、应对策略 1.联系生活,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根据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习惯,趣味性强的实验更易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让学习轻松而高效。而将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稍加改造,使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则无疑可大大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如酸碱指示剂这节课,笔者预先用酚酞试剂在白纸上写上“猜猜我是谁”,晾干,带入教室,喷上稀氨水。在学生的一片惊呼声中红色的字逐渐呈现,又慢慢隐去。这个实验与生活中学生见过的魔术表演有几份相似,正是这相似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很神秘。好奇心会驱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又如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的实验,主要的实验现象是放热,学生对于热量的变化已经非常熟悉,按书本处理实验会比较平淡。笔者把一套培养皿,放在做该实验的烧杯上,当着学生的面往培养皿中打入一个生的鹌鹑蛋,盖上盖子。学生立即被吸引,随着生石灰化开,热气不断上升,鹌鹑蛋“嗞嗞”作响、很快被烧熟。该实验与人所共有的煮鸡蛋经验产生联系,学生在了解生石灰和水反应会放热的同时,又不禁会对该反应的用途产生丰富的遐想。教师可适当介绍“虎门硝烟”的故事,则本实验趣味性和教育性皆而有之,从而强化了实验的教学功能。 2.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知识并不能像货物那样进行简单传输即可获得,而应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建构活动,获得新经验,并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同化、比较,这样才能发展为可靠灵活、具有生命力的知识心理表征。因此教学中只要条件允许,教师完全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如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内容,教科书只是安排“倾倒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两个演示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以及能溶于水的性质。这些性质前一课题学生已接触,所以笔者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这个改变,将学生从看热闹的旁观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建构知识。事实证明,学生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不但思路清晰,语言描述也很到位,且学生在不同的试题情境中都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又如用金刚石划玻璃体验硬度的实验,活性炭吸附实验等,我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时隔很久,学生对于当时划玻璃时的战战兢兢和得到清澈、无色的水时的欣喜感觉记忆犹新。只有理解的、内化的知识,才是学生真正掌握的、长久、有效的知识。 3.学生实验从“扶”到“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学生实验教学,教师对学生“扶持”过多,一般会先在教室中把步骤和注意事项反复强调。但是到了实验室,学生还是照样出错。基于此,笔者完全放手让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观点。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笔者先让学生预习,接着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仪器。一通手忙脚乱之后,学生把装置组装完毕,还能找出其他同学的错误。笔者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观察加热时试管中的现象,思考为什么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学生在实验中都能观察到高锰酸钾粉末冲出,棉花上出现黑色物质,同时试管口出现冷凝水。实验结束时,很多学生只撤酒精灯,不移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