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碴法处理塌方施工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填碴法处理塌方施工技术

填碴法处理塌方施工技术摘要:文章以某隧道坍方处理实例为案例,详细介绍了该隧道塌方的基本情况、塌方原因分析和采用?碴法处理塌方的施工方案,即先用填碴封闭塌孔,然后用小导管注浆进行处理塌方。施工实践表明,该塌方处理施工方案安全、合理、可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填碴法处理塌方 Abstract: A tunnel collapsed in processing example case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tunnel collapse, collapse cause analysis and to Zhen ballast treatment of the collaps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 which is to fill the ballast closed hole collapse, and then with a small catheter injectionThe pulp is processed landslides. Construction practice, the handling of the collapse of construction program is safe,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to good effect.Keywords: fill ballast treatment collapse 中图分类号:TU94+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目前山岭隧道塌方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在塌方较大,塌体将后方已开挖的断面全部封闭时,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塌体后再开挖;当塌方较小时,塌体不能将后方已开挖的断面全部封闭时,则采用喷砼封闭塌腔表面然后进入处理。前一种处理方法,不出碴,人员不必进入塌体,因此比较安全,后一种方法则存在一定风险。本文主要在第二种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一种采用洞碴填筑反压处理的坍方处理方法,为类似坍方处理提供借鉴。 1.某隧道设计施工概况 隧道全长3415米(K12+803~K16+218),为双线单洞公路隧道,全隧共设4个紧急停车带。受青石岭断裂的影响,隧道规模不等的次级断层较为发育,断带内广泛发育有碎裂化岩石、碎裂岩、断层角砾岩、断层泥等,隧道开挖稳定性差的Ⅳ、Ⅴ级围岩占全隧的86%,构造裂隙水极为丰富。 施工方法采用人工施钻配合台架凿孔,台阶法开挖,侧卸式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复合式衬砌,采用衬砌台车进行拱墙二衬。 2.塌方情况介绍 2.1塌方前情况 本次塌方发生在距开挖工作面后方119m处,为开挖断面较大的紧急停车带地段,长18m。塌方段已完成全断面开挖、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并已施做铺底二次衬砌,塌方段起点距已完成拱墙二次衬砌的端点26m。塌方前的情况如下图1所示:塌方段开挖高、宽尺寸分别为9.17m、14.75m。如下图2所示: 2.2塌方经过 200×年11月20日20时,在K14+966~K14+942段24m的右侧拱墙部位发生塌方,塌方最高处约9m,塌方量约140m3。塌方未稳定。 11月21日上午塌方量增至260m3,塌方基本稳定,用喷砼对塌方顶部进行加固。 11月24日喷砼后未能有效稳固塌方面,塌方再次扩大,深度最大处增至11m,塌方量增至360m3。以后塌孔内不断掉块、坍塌,塌腔高宽不断扩大。从11月20日至11月30日先后进行了7次用喷砼加固塌腔,但均未能阻止塌方扩大,而且在未塌下的左侧拱部初期支护也出现变形开裂,初期支护已侵入二次衬砌净空,很可能出现拱部全部坍塌。为保证施工安全,人员撤出,暂停塌方处理。 2.3塌方原因分析 1)对地质条件认识不充分 原在塌方段开挖时设计为Ⅲ级围岩,但右侧拱墙部分局部岩体破碎,施工单位提出变更围岩级别的要求,经地勘人员的鉴定,设计单位的确定,从K14+942~K14+920段变更为Ⅳ级围岩,对初期支护参数进行加固,设计横断面如下图3所示: 这次塌方就是发生在未经变更的Ⅲ级围岩段。根据从塌方后揭示的地质条件,在塌方段的右侧存在一个高倾角(约65O)和隧道走向成小夹角(约30O)的次生断层,宽度约2m,岩层倾角和走向基本和断层相同。如下图4所示: 原在塌方段的开挖出现的破碎带,实际上是由断层影响带逐渐进入断层破碎带,由于在施工前未发现这邻近的断层,原设计的Ⅲ级围岩支护参数从表面上看也是正确的,如果考虑断层的存在,初期支护应加强。紧邻塌方段的K14+942~K14+920段(变更为Ⅳ级围岩)由于加强了初期支护而未发生塌方这就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