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家庭教育重要性及当前存在误区.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教育重要性及当前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重要性及当前存在误区[摘要]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该文分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存在误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学生 健康生活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茁壮成长的摇篮。一个人早期主要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的素质,影响到他们对社会的作用。为此,早在1987年,全国妇联、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文化部等18个单位就联合倡议 “每个家庭都要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使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精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就能形成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 1.2 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有重大作用 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甚至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岁的孩子。中国也有类似狼孩、猪孩的报道,结果和印度狼孩大致相似。 从狼孩的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大脑的生理状态,而更多地受到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从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日本人横井庄一,青年时在深山里经历了长达28年的野人生活,在被人发现回国后,只经过短短82天的时间,就完全恢复和适应人类生活。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充分说明了人们早期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家庭教育对个体社会化起影响 社会化是人走向社会的桥梁,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必须经过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化是否成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是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个体社会化起基础作用。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有学者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子莫过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关系是一种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在履行权利和义务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所以,它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 2 家庭教育的误区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但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了各种问题。 2.1 过多的溺爱造成孩子的无情 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邓颖超曾经说:“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加之,当前以独生子居多,从小就没学会与人相处,长大后大多也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 2.2 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的无望 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子女有出息、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进入高等学府。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重压下的孩子心理很容易不健康。越来越多的小孩在自我感觉无法达到父母期望后,走向了不归之路,而且年龄段倾向于年轻化。 2.3 过度的放任助长了孩子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