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2—4通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力古代汉语2—4通论

古代汉语通论 连词 介词 一、连词 (1)联合关系: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生庄公及公叔段。”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偏正关系:让步、假设、条件、因果。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有“与”“及”“且”“而”“以”“则”“於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等等 与 (一) 连接体词(名词、代词)或体词性词组,组成联合结构,表示并列关系,或表选择关系。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二) 连接分句与分句,构成并列复句,表示选择。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 区别“与”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 (1) 换位法。 吾与女弗如也。 汉王与义帝发丧。 (2) 插入法。 王稽遂与范雎西入秦。 蜩与学鸠笑之。 (3) 看“与”前后的词是否属于同一词类,以及能否省略。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以 (一) 连接动词和动词,或形容词和形容词,表示前后两项的并列关系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二) 连接前后两个动词性成分 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 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区别“以”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 主要应从它们的语法功能考虑 介词“以”的功能是介进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即使宾语省略,理论上也是可以补上宾语的。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连词“以”则不需要宾语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而 (一) 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两项之间的意义是并列关系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侣鱼虾而友麋鹿。 (二) 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前后两项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在时间上先后承接,或事理上有层进、原因等关系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三) 连接谓词性成分或分句,构成了转折的关系 辞多类是而非,多类非而是。 (四) 连接主语和谓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五)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偏正关系 嫂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则 (一)连接动词性词组或分句,表示两者在时间上或事理上的联系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二)用在两个以上的并列分句中,表示列举,或表示在对比相关的情况下结果的不同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三)连接的前后两项不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而是有发现意外情况的意味,可译为“原来已经”。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四)“则”用在构成让步关系的复句。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五)“则”有时可以用在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中,含有假设的意思 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虽然、然、然而、然则 (一)虽:表让步或假设,可译为“虽然”或“即使”、“纵然”。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虽九死其犹未悔。 (二)虽然:连词“虽”与指示代词“然”结合而成的凝固结构,表示承接上文,承认所言事实,以引起下文的转折,意“虽然如此”、“即使如此”。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三)然:原是指示代词,虚化为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可是”。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四)然而:指示代词“然”与转折连词“而”的连用。“然”字总结和承认上文的内容,“而”字引起下文的转折,意为“这样却”,“虽然如此,可是”。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然则:指示代词“然”与连词“则”的连用,“然”总结上文,“则”引起下文的推论,意为“既然如此,那就”。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介 词 古代汉语介词结构的特点 1、 语序上的特点 吾道一以贯之。 2、 省略问题 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3、 语法功能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於(于、乎、诸) 1、表示行为动作的处所和时间 子路宿于石门。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秦军围赵王钜鹿。 繁启蕃长於春夏,畜积收臧於秋冬。 2、介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