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鲜菇市场分析(阿德修改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鲜菇市场分析(阿德修改稿)

2012年鲜菇市场分析 黄毅 赵书光 郑永德 张光忠 六年来,金针菇销售价格走势图 当前食用菌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不少品种也由传统农家经营模式向企业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增长点。在前几年的暴利驱使下,各路逐利投机资金疯狂涌入,仅短短六年时间,便导致“工厂菇”产能过剩,价格暴跌(为与“自然菇”区分,简称“工厂菇”,下同),产生原因众多。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投资路径骤缩。但社会游资中的先知先觉者却开始踏入鲜菇市场,导致鲜菇企业陡然剧增,观望者对2009年鲜菇市场的秋季价格风云突变误判,加速涌入食用菌行业,结果可想而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提出《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第一次提出“现代农业概念”,从此,各级地方政府,将鲜菇工厂化生产作为当地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出现金针菇、真姬菇、杏鲍菇等鲜菇企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其它任何种植业能够像食用菌企业那样如此地接近农业现代化。 2010至2012年间,随着国家对农机补贴的规模越来越大,并给予多项富民政策,这无疑对各地骤然涌现的新菇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0年12月“星河生物”成功上市,各路资金(特别是风险投资基金),疯狂参与食用菌工厂化行业,进行资本运作,争先恐后往“上市独木桥”挤。 2010至2012年间,常出现各地大大小小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皆冠以“全国第一”“规模最大”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诸如此类报道,屡见不鲜,毫无特点与新意,但不出一个月就屡屡被刷新。 经过几年发展,现在日产量在十吨左右规模的中型企业,犹如过江之鲫。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日全国鲜菇产量,金针菇1348吨、杏鲍菇525吨,双孢蘑菇184吨、蟹味菇78吨。在今年市场如此低迷情况下,新建的企业不再是10吨起跳,而是二十吨、三十吨,甚至是五十吨起跳,是否疯了, 逐利是人的本能。2006至2011年短短六年里,厂家从原来46家增加到近700家,增长了15倍,这在国内其它行业中都是史无前例的。以福建为例,近三年时间从134家增加到243家,几乎翻了一番,和外省所不同的,福建投资资金几乎都来自家的真金白银。 也正因为如此急速发展,工厂菇市场难以同步扩展,致使工厂菇的价格一落千丈,终结了暴利时代,进入合理利润,甚至步入微利时代。以金针菇为例(下同)分析市场变动原因和破解途径。 二、风风雨雨2012鲜菇市场 1. 1— 4月,鲜菇价格起伏不定 每年春节日期不同,鲜菇价格高点的时间也有所差异。还与当年社会自然菇生产量有关,这两年农民菇有所减少,春节期间人们对鲜菇需求量急增,工厂菇价格略有抬头。 正月十五后,气温逐渐回升,自然菇进入后期,自然菇跌价至角,拖累鲜菇价格,直至4月中旬,才逐渐回升,迎接五一节。 2011年漂白事件阴霾还没有散去,又遇到3月初,青岛平菇福尔马林事件,四月中,盐渍金针菇事件,鲜菇市场成为当时热点新闻,铺天盖地责难,屡见报章,媒体推波助澜,越演越烈,业外专家无知,信口开河,业内人士,鸦雀无声,伤害了才刚刚起步的鲜菇市场,严重挫伤了百姓对鲜菇认识脆弱的神经。 2、5—8月,年年如此,只是今年更惨 五月万象更新,蔬菜价格上涨31%,但无知,无畏,疯狂投资工厂菇产业,导致产品极度产能过剩。受盐渍金针菇事件余威的影响,鲜菇价格反而一落千丈。 自2008年国家取消了五一长假以来,今年节前便初显疲态,厂家产品开始积压,越积越多,只得开始贱价甩卖。一斤一元地板价,市场却依然无动于衷,最终无论瓶栽还是袋栽的鲜菇都大量积压,只得运到浙江江山、福建古田烘烤成干菇或者盐渍,连成本价都难以收回,真是悲催的五月。 年年六月份是鲜菇市场传统的淡季。饭店有“三、六、九”之说,生意清淡,节气变化,身体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舌尖味蕾失调,厌食,需要换口味,喜食清淡蔬菜,如空心菜、黄瓜、西红柿,虽然金针菇也属于清淡之列,但在百姓心中依旧是冬季刷火锅之用,购买量减少。 六月气温上升,空间湿度过大,鲜菇易烂,货架期缩短,小贩进货量减少,即使出厂价再低,经销商和小贩也不敢贸然进货。受伤还是厂家,价格只能够一降再降,降到成本之下,长达百余日,历史上从未有的。 有些中小企业熬不过近百日低价期,停产或减产,八月中旬,滞后效应显现出来,市场鲜菇量大幅度减少,菇价格反超2011年。验证物以稀为贵,市场不变法则。 3. 9—12月金针菇价格黄金时段 七月下旬鲜菇价格开始启动,停产企业出自于对双节价格强烈预期,满负荷生产,受生产栽培周期滞后影响,往年9-12月是金针菇价格黄金时段,但事与愿违,双节还没有到,9.25市场价格开始下滑,又遇到今年暖冬,寒流姗姗来迟,进入九月份全国农产品滞销信息不绝于耳,地头白菜价每斤3分钱,又牵连工厂菇价格,一车杏鲍菇从福建漳州运到北京,150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