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宋朝建立和其制度创设(F).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 宋朝建立和其制度创设(F)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设;背景:唐朝灭亡后,中国陷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907-960年);一、宋朝的建立 1、陈桥驿兵变与北宋建立。 960年,手握重兵的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借口契丹与北汉联合进攻边境,率军北上,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思考:历史上哪些政权通过军事政变建立的?对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束分裂局面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1)汉族地区:宋建国后,先后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2)全国范围:辽政权已雄踞北方,西北党项族的势力范围也很大,宋朝的统是不完全的。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思考:宋元时期的民族并立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并立的局面?;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篡夺了政权,建立了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二、文官体制 1、创建的原因:(1)宋朝初年,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2)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太祖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 2、军事制度改革: (1)中央:a、961年,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b、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 c、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 思考:宋政权对中央军事制度改革是吸取哪方面的教训? (2)削弱地方军事力量:宋朝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 a、令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人中央禁军,地方上则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 b、又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以防止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思考:宋政权削弱地方军事力量是吸取哪方面的教训?产生了什么影响? 2、政治制度的改革 (1)基本国策:宋初以“重文轻武”,防范武将专权, (2)选拔途径: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而是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3)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a、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b、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思考:文官体制的形成对当时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朱熹:“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卷一二八《本朝二·法制》;二、科举制的完善——宋朝承继了隋唐开创的科举制,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 1、考试级别: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宋太祖时,曾对省试合格的举子增设“殿试”,由皇帝亲临复试,以后成为定制。 2、考试规则: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3、考试内容,前后也有很大的变化。 (1)宋初进士考试,仍承唐代以来的方式,主要以诗赋取人。 (2)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思考:宋中期以后,增加策论考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4、作用:通过改革而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了使文人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仕途,朝廷还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不断增加录取名额,以吸引有真才实学的士人参加科举。;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宋代的官职分官、职、差遣,宋代官名和实差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关的。宋史上说,“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官用于寄禄,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职是指馆职(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等的职位),加上些虚衔如大学士,学士等,来表示高级文官的清贵地位。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差遣才是真正的职权所在。所谓“差遣”,也称职事官,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一般都带有“判、权、知、直、监、提举、提点”等字,理论上算是临时性的职务。光有官名而没有差遣,就好比今天的处级科员一样,待遇上去了但毫无实权。 另外,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建立了新官制,并没有全部清除旧官制,长期保留唐、五代遗留下来的许多官位职称。;材料四: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 (一)罢察举、重科举。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下诏各州察举孝悌力田、奇才异行或有文武才干者740余人,太祖命翰林学士李昉等在礼部进行测试,结果均不可采,于是帝下诏即罢“公荐”之法,从而对荐举制进行了彻底扫荡。同时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