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验室通风(final)
實驗室通風 製作人: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陳春萬 通風目的 提供新鮮空氣 稀釋排除有害物,防止健康危害 稀釋排除危險物,防止火災爆炸 調節濕度與溫度 工業通風與工業衛生 空氣輸送 工業通風分類 整體換氣 自然換氣 機械換氣 局部排氣 整體換氣與局部排氣 整體換氣設備功能 提供新鮮空氣 稀釋已溢散之有害物與危險物 排除已溢散之有害物與危險物 溫濕壓力環境調節 自然換氣原動力 風力 溫差 氣體擴散 使用氣樓的自然通風 機械換氣形式 均勻混合模式 濃度變化 濃度變化趨勢 最終穩定濃度: 外界濃度愈高,則愈高 污染生成率愈高,則愈高 換氣量愈高,則愈低 達到穩定時間: 換氣量需求 機械通風換氣標準一 機械通風換氣標準二 G:二氧化碳產生量 C:二氧化碳濃度(PEL = 5,000 ppm) 戶外二氧化碳濃度:300 - 400 ppm 有機溶劑中毒預防規則 有機溶劑作業換氣標準 鉛中毒預防標準 管制鉛、鉛化合物(不含四烷基鉛)、鉛混存物。 在自然通風不充分之場所從事軟焊作業,整體換氣裝置的換氣能力應為平均每一從事鉛作業勞工每小時 100 立方公尺以上。 特定化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 Prudent Practices for Handling Hazardous Chemicals in Laboratories(1981) EHS Laboratory Design Criteria(2000, Cornell university) 整體換氣裝置設計理想 將污染物濃度降至最低 在最短的時間內稀釋污染物濃度 不使已沈積的污染物再飛揚 無死角 污染物以最短的時間或最短的路徑排出 污染物排出路徑不經過人員活動區域 已排出的污染物不至重回進氣口 空氣流動形態(一) 空氣流動形態(二) 污染源與人員 排放回流 作業場所空氣流動影響因素 作業場所幾何形狀與大小 進排氣口位置與風量 污染源位置與強度 隔間與其他障礙 溫度 外界環境... 實例 局部排氣 局部排氣 將污染物自污染源處抽取排出 保護效能較高 空氣需求量較小 效能較穩定 機構較複雜 Fume Hood-Control System 典型局部排氣裝置 氣罩形式(一) 氣罩形式(二) FumeHood Fume Hood-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 Fume Hood-Fully or Partly Open Fume Hood-Bypass or Add-air Fume Hood - Comparing Control Approaches Fume Hood(一) Fume Hood(二) Fume Hood(三) Fume Hood(四) Fume Hood - Demonstration Fume Hood - Demonstration Fume Hood - Ductless Filtering 法規對局部排氣裝置的規定 設置時機(作業形態、作業場所) 性能規範(控制風速、抑制濃度) 設置原則 維護管理原則 控制風速(表面風速) 粉塵危害預防標準控制風速 依作業類別、氣罩形式、抽氣方向不同,在 0.7 至 1.3 公尺/秒以上 使用回轉機械時,依包圍方式不同,在 0.5 至 5 公尺/秒以上 有機溶劑中毒預防標準 特定化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 控制風速 氣態有害物(氣體、蒸汽): 0.5 公尺/秒 粒狀有害物(粉塵、纖維、薰煙、霧滴):1 公尺/秒 若氣罩外側空氣中所測得之濃度低於抑制濃度標準亦可。 鉛中毒預防標準 控制風速: 0.5 公尺/秒 抑制濃度: 0.10 毫克/立方公尺以下 Prudent Practices in the Laboratory - Handling and Disposal of Chemicals (1995) EHS Laboratory Design Criteria (2000, Cornell university) 表面風速問題 表面風速問題-實測值 流場 EHS Laboratory Design Criteria Hood placement(2000, Cornell university) 局部排氣裝置設置原則 短導管(尤其是室內) 避免轉彎 排氣機位於空氣清淨裝置下游 抽氣全部排至室外 排氣機下游導管避免通過作業場所 導管內風速維持於一定值(搬運風速)以上 Fume Hood Performance Face velocity (Size, Sash, Shape..) Exhaust ports, back baffle, bypass or auxiliary air. Adjacency to traffic, supply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