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大天后宫创建沿革:
台灣府城祀典大天后宮沿革記略
臺、大天后宮之創始:
台灣府城祀典大天后宮,坐落於府城主龍之結,左起高砂歧陽上,座向府城屏障馬鞍山來龍,向崙仔頂(時鐘樓)住鰲,旋大井頭古渡旁,坐辰向戍兼乙辛。宮主祀天上聖母,神為福建莆田湄洲林氏女,諱默或默娘,通稱媽祖。
明宣德間(公元1426-1435年)太監王三保下西洋,因風飄至赤崁地方,於大井頭上岸汲水,世傳此為媽祖香火播台之始。明萬曆年間(公元1572-1620年),唐人漸入開發,移民在赤崁始建天妃宮,此係全台最早創立之媽祖廟。
本宮之廟基源於明寧靖王府邸,王諱術桂,字天球,別號一元子,明太祖九世孫,遼王後裔,南明隆武帝封寧靖王,後監軍鄭鴻逵。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寧靖王携眷入台,建府邸於東寧西定坊。明永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施琅攻台,明祚覆滅,寧靖王義不降清,乃結帛於樑自縊。王捨宅為庵於聖知和尚,前祀海神聖母,後奉觀音大士,時稱東寧天妃宮,其規模已形成有戲台、正殿、後殿和僧寮等建築群。是年八月施琅於赤崁泊艦,整旅登岸,以本宮視事,接受鄭克塽君臣薙髮投降,後於此立平台紀略碑敘之。
貳、清代之記事: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八月二十四日,禮部奉旨依議,於本宮晉封天后。鎮台總兵吳英鳩工募修東寧天妃宮,將其改立台灣府天后宮,奉旨諭祭,懸額記其事,康熙御賜「輝煌海澨」匾額,這是清代全國敇封天后的首廟,也是明清以降全台第一座官建的媽祖廟。其時諸羅知縣季麒光,曾置園二十七甲,址在安定里,歲收栗百二十五石,以奉煙祀。康熙五十九年,編入祀典,春秋祭以太牢。因地位崇高,被尊稱為「大天后宮」,俗稱大媽祖廟,祭祀圈轄台灣府城內外全境,及周邊里保,信仰圈依南北二路、港埠口岸分佈全台。
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鴨母王朱一貴起事,攻入府城後,在大天后宮行登基大典,建號永和,亦稱鴨母王宮。迨雍正四年(一七二六)獲頒御書「神昭海表」匾額,懸於中殿。此後,凡初至台灣任職之文武官員,依例必到本宮行展謁禮。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又賜「鍚福安瀾」匾。乾隆二年(一七三七)福建總督郝玉麟疏請褒封大天后宮「福佑群生天后」。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御賜台灣相關廟宇「佑濟昭靈」匾。嘉慶六年(一八○一)闢聖父母廳,御賜「海國安瀾」匾。道光廿八年(一八四八)台灣道徐宗幹奉旨加封「恬波宣惠」製匾懸於聖父母廳。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六月十七日閩浙總督王懿德請旨加封大天后宮「靖洋錫祉天后」,御賜「德侔厚載」匾。同治十三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光緒元年(一八七五)五月,福建巡撫王凱泰奉命移紮台灣配合欽差大臣沈葆禎籌辦“開山撫番”事宜,海上遇風,虔禱天后,俱獲安全,乃敬獻“與天合德”匾,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御賜「與天同功」匾,交何璟、岑毓英祗領赴大天后宮敬謹懸掛,均經遵奉在案,最具歷史價值。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記名提督張兆連敬獻“靈助平蠻”匾,恭迎本宮三媽香火到台東肇建天后宮。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三月三日新港奉天宮貳萬餘人到本宮進香,至三月十一始返。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北港朝天宮來郡進香。光緒廿一年歲次乙未(一八九六)台灣割讓給日本,六月至十月台灣民主國劉永福曾在本宮後進廂房辦公,以與郊商仕紳共商籌餉。
參、日治時期之記事:(摘錄台灣日日新報)
日人治台後,官銜長官仍十分重視媽祖信仰,每逢媽祖祭典,由地方州知事至本宮上香奉行春秋大祭,府城迎媽祖遶境,台南市尹擔任祭典委員長。明治三十三年(一九○一)嘉義大地震,當北港朝天宮災後重建時,經費浩繁,曾託本宮董事石學文為之勸捐,石氏乃與之約,謂將來廟成,北港二媽三媽須留一尊還台南鎮座,於是石氏晝夜奔忙,計勸捐七萬餘金。北港朝天宮感念之餘,特聘石學文為董事。改隷後,因景氣不佳,信仰者愈眾,相傳媽祖聖駕若臨,到處五谷豐登,人民同慶,故每日鑼鼓喧天,入市進香者絡繹不絕,明治三十八年(一九○五)新竹等地信眾來郡進香,並獻「女中堯舜」匾。明治三十九年(公元一九○六年)四月十八日,阿緱廳下之萬丹潮州庄及港東下里等處人民,齊集起程,赴郡進香。明治四十四年(一九一一)陰曆三月十四日北港為感謝大天后宮之贊助修復,北港大媽、二媽、三媽皆一起來本宮進香,十七日回駕。此次台南鄰近各庄里保民眾,迎接於三崁店(永康市),各陣頭為了爭搶頭香,永康上中里、蜈蜞潭兩庄獅陣互相格鬥,鹽行與三崁店之宋江陣,亦互相叫囂,還勞警力制止。月津媽祖亦於十七日來郡進香。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台南諸商紳倡議託嶺後街佛西國號蔡心師傅裝塑鎮南媽。而鎮南聖母副駕原塑十餘神像,以備各地恭迎,如小滾水庄、仁武庄、外武定里十八庄(四草)、楠梓坑、西港仔堡大竹林各隨該地媽祖來謁祖,與本宮董事石謨記相商各迎一鎮南媽而去。大正六年(一九一七)五月十日新南港奉天宮媽祖來南進香。大正七年(一九一八)起每年上元夜市民競献盆景,大殿下中亭,左邊數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