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复垦的意义
一 土地复垦概述 二 土地复垦技术 (以工矿废弃地为例) 三 土地复垦案例 (以生态公园为例)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压占、采矿等各种人为活动破坏的土地及天然原因造成退化的土地,采取各种整治及弥补措施,使其因地制宜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其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狭义定义是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截至2012年,中国有超亿亩的损毁土地待复垦。 第一节 土地复垦概述 一、土地复垦的历史、背景及现状 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土地资源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但也有大量土地被损毁。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复垦费用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生产建设中损毁的土地没有得到及时的复垦利用。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损毁土地1.3亿多亩。其中,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约1.1亿亩,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约2100万亩;同时,每年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的土地约几百万亩,其中60%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有些还是基本农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安徽淮北累计塌陷土地24万亩,导致25万农民无地可种,目前(2012年)每年还要新增塌陷土地上万亩。如果能对这些损毁土地进行复垦,就既能加强土地破坏区的生态治理,又能为农民提供新的生活保障。 如果能对全国被损毁的1.3亿亩土地进行复垦,就可以为国家增加6000多亩耕地、3000亩其他农用地,不仅为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作出重要贡献,还可以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用地保障。 据估计,全世界约有300万公顷土地为露天采矿所破坏或荒芜。故进行矿区土地复垦,提高受破坏土地的复垦率势在必行,许多国家正继续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和对策。在中国已明确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耕地、草原、林地因受采矿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 二、土地复垦的意义 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外土地复垦率一般为70%-80%,而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土地复垦率还不到1%。因此,对于中国这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加强土地复垦工作意义重大。 有效保护国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通过整治改造使失去的生产能力得到重新再利用。 对于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三、复垦范围及标准 土地复垦的范围大体包括以下六种情况: 由于露天采矿、取土、挖砂、采石等生产建设活动直接对地表造成破坏的土地; 由于地下开采等生产活动中引起地表下沉塌陷的土地; 工矿企业的排土场、尾矿场、电厂储灰场、钢厂灰渣、城市垃圾等压占的土地; 工业排污造成对土壤的污染池; 废弃的水利工程,因改线等原因废弃的各种道路(包括铁路、公路)路基、建筑搬迁等毁坏而遗弃的土地; 其他荒芜废弃地。 决定土地复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待复垦土地被破坏的类型及其程度;二是待复垦土地在被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生产潜力;三是复垦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四是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根据上述四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有三类不同的复垦标准: 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土地资源被破坏以后,很难使其绝对地恢复成原有的状况,而只能通过尽量地减少由于破坏所造成的后果,使其达到原有的适宜性和生产力。实际上,这是土地复垦所能达到的最高标准。 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 考虑到有些待垦土地的破坏形式和程度,一般很难使其达到前一种复垦标准。往往只能拟定适应所在地环境条件下的新适宜性、新生产力与潜力水平的复垦标准。 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 对于某些地区来说,由于经济实力的制约或复垦工程的困难,土地复垦的目标主要是让其恢复生态系统,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质量的进一步退化。 恢复利用的具体用途,根据《土地复垦规定》,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和自然条件、土地破坏状态来确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尽量将破坏的土地恢复利用。 四、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土地复垦中要对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区域社会经济因素综合考虑,采取各种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大量侵蚀的发生,即使产生了水土流失也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自然因素:地形因素、水文因素、土壤因素与土壤侵蚀。 工程因素:露天开采与井巷开采。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组织管理因素、技术因素与政策法规因素。 五、有关规定 《土地复垦规定》由国务院于1989年1月1日起施行,共26条。主要内容有: 土地复垦的原则。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用地单位和个人承担土地复垦义务,土地复垦费用可以列入基本建设投资或生产成本。同时,土地复垦还采取“谁复垦,谁受益”的政策,复垦土地者可以优先取得土地使用权。没有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景观设计的原则:.PPT
- 四种外植体遗传转化体系的探究.PPT
- 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江西广播电视大学.DOC
- 四语上第五组18课颐和园.PPT
- 四级技术经理培训.PPT
- 四班闻昊轩仙人掌.PPT
- 回转实体.PPT
- 回路:任意的闭合电路ε.PPT
- 因为玻尔理论中没有考虑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近代物理学教学课件.PPT
- 回应问题-行人路是否乾净-锦田公立蒙养学校.PPT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