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古诗词阅读.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古诗词阅读

初一新生古诗词阅读指导 专家系列讲座 同学们,当老师提问或请同学们练习时,你可以按播放器上的暂停键思考或练习,然后再点击播放键。 初一新生古诗(词)阅读指导 主讲 徐 进 单位 镇江市金山实验学校 审稿 丁东全 体会诗情 感悟哲理 “诗言志”,“志”就是诗人的情感或诗中表明的道理。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借助意象表达情感、托物言志、阐述道理。 如何体会诗情、感悟哲理呢? 1.了解时代背景 诗歌是诗人的心声,是时代的回音, 一首诗的产生,总有它的时代背景。因此,阅读古诗要注意了解时代背景。如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了解到诗的写作背景是:李白被流放,走到白帝城的地方传来了皇帝的赦免的命令,他非常高兴,随即坐船返回江陵。了解到这些,我们很容易地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返回途中的愉悦心情。 再如阅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了解到写这首诗时,王安石已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冷,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他再次被起用为相,新法能否得到推行,何时才能再回故乡,这一切均心中无数,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所以全诗表达的必然是一种深深眷恋的思乡之情。 2.捕捉题目信息 留意题目,准确地捕获题目中传递的信息,可以快捷地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感悟作品,体会诗情。像《送孟浩然之广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这类诗,从题目的“送”“忆”“别”,我们可以推知作者的感情或是对朋友、亲人的劝慰,或是对朋友、亲人的留恋、思念; 《竹石》、《青松》《石灰吟》这类诗,托物言志,表达诗人的品性、志向;《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三月歌》这类诗,借景抒情,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抓住了题目中的关键词,就奠定了体会全诗的情感基调。 3.举象显情、借象悟情 诗歌中所写的“景”、所咏的“物”是客观的“象”。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景象和情味。如何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景、那份情呢?抓住诗中的“象”这一中介, 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进而感受象中之意,体验象中之情。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从诗句描写的景物“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千秋雪”“万里船”中想象到摆动杨柳的春风,黄鹂舞柳的鸣叫,白鹭直上蓝天的身影,雪映晴空的透亮,行船泊头的喧杂。看到黄鹂在飘动的柳丝上舞动的翅膀,听见白鹭在直冲霄汉时的和鸣,感觉出皑皑白雪的远山千年的宁静,想象到待航的泊船正扯满风帆。如此早春美景,怎不让人顿生赞美之情? 当静态的诗句通过我们的想象生 成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时,就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赞诗人所赞。于是,诗句背后的景象和情感,就在“想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再如《题西林壁》一诗中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借助想象,将诗句中的“各不同”化为这样的画面:正面看连绵起伏的山岭,景象壮观;侧面看高耸入云的山峰,气势磅礴。远看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近看山清水秀,心旷神怡。站在高处看层峦叠嶂,站在低处看,山崖耸立。 此种情境,虽看到庐山的每一个姿态都是真实的,但是对庐山的整体来说又都是片面的,可以说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身在庐山,却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呢?原因恰恰就在于:“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显然是诗人在游程中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他的体会使我们感到具体、亲切,讲的道理又使我们有茅塞顿开之感。 另外,在诗歌中,很多景物往往用来 表现诗人特定的感情,这就是“意象”。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表达特定的感情,如“菊花”常表坚强清高,“梧桐”常表凄凉冷清,“日暮”多表惆怅伤感,“月亮”代表思念,“杨柳”代表依恋、惜别,“梅花”代表高洁,等等。了解这些,有助于体会诗中的情感。 4.熟悉抒情手法 诗歌表达感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如“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就是。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借景抒情。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抒发诗人对春天勃勃生机的赞美。 寓情于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托物言志。如《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