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会怎麽想.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学家会怎麽想

LOGO 認知的風格 楊倍昌 * 討論主題: 那些人可以念生物學? 生物學家會怎麼想? 思考及表達能力的方式! 你聰明嗎? 檢測智商(IQ, intelligence quotient) 情緒商數(EQ, Emotion quotient) 逆境商數(AQ, adversity quotient) * * 為什麼人會這麼多樣? 只有蒙那麗莎和維納斯,說來也很無聊。 台灣會接受多元的美嗎?如何接受呢? 誰的好 ? 四種人在認知方式的偏好: 性向測驗的量表 ( David A. Kolb , 1984) 外向演譯型(Diverger)的人借重歷練與反省。 羅列整理型(Assimilator)的人偏好百科全書式的做法,注重反省與玄想。 內聚歸納型(Converger)的人透過玄想,再由實際動手操作來確認事實。 綜觀融通型(Accommodator)的人偏重各種具體的歷練(concrete evidence)及動手經驗。 * 有人說:So what? 依思考及表達能力,簡單分成九類 邏輯數理 語文 外向交際 自省 自然學者型 具象實際 音樂 空間 肢體動態 * 有人說:So what? * 提問的方式決定你的答案! 提問的方式就是 “假說”的潛意識! 如何看竹子 生物學家看竹子,看到的是單子葉和本科的竹亞科,進而再看到竹子因為缺乏「形成層」,而不能像其它樹木的枝幹一樣越長越粗等等細節。生物學家一定看不出人要像竹子般虛心、風雅、有節的道理。 * 提問的方式決定真理的性質(牟宗三) * 外延的真理: 不因環境而變 (剛性) 非人的 內容的真理 實踐的 因人而成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的四大問題 我能知道什麼(Was kann ich wissen?) 我該做什麼(Was soll ich tun?) 人是何物?(Was ist der Mensch? ) 我能期待什麼(Was darf ich hoffen?) * 生物科學的基調 林奈 亞理斯多德 李時珍 薛丁格 雷文霍克 孟德爾 柯霍 華生 生物學的科學基調可說是完全相通。至少在描述生命現象的過程中,除了亞里斯多德還殘留些許玄學的解釋外,雷文霍克、孟德爾、柯霍、華生都不需要借助任何脫離物質的假設。唯物機械論的思考算不算是「生物學式」的偏好?是否有些人的認知特質正好喜歡這種純物性的思考模式呢? * 生物學家來處理的四大問題: 哪一塊腦區讓我看見光、讓我聽到音樂、讓我記得回家的路? Was kann ich wissen? 我該吃多少卡洛里、該做多少運動、該如何強化神經? Was soll ich tun? 人的結構是甚麼?Was ist der Mensch? 我能活多久、哪一種藥能延遲老化? Was darf ich hoffen? * 「科學問句內容」 :生物學處理的問題大多由機械論 出發,以了解實存物的功能為目的。 「為什麼要創造蚊子?」、「為什麼要有腦波?」的問句,雖然帶有生物的名稱,但是這類偏向形上學的疑惑,並不是目前生物學家所要關切的問題。 「蚊子會傳播瘧疾、登格熱嗎?」、「睡眠時α腦波變強嗎?它會影響動物的哪些生理反應?」,這類針對功能性的問題才是適宜的生物科學的問句。 * 現代生物學則由「生物學」的立場談論思維與智力,研究人員對心智的處理,多是把大腦、神經元當作認知的本體,幾乎等同於神經生物學。心智、性情被安放在物質的基礎上,並要求解剖學上的證據。 「人如何思考」這個哲學命題,以現代神經生理學家來表述,就轉變成「大腦如何運作才形成思考」的程序。 * 心智 Mark Lythgoe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宣稱「愛因斯坦的大腦頂葉比常人大百分之15%,尤其是左下頂葉的膠質細胞比例明顯偏高,側腦裂較不明顯。愛因斯坦的大腦生來就有些重疊區域,這些重疊也許讓他更有數學和空間觀念。」 這種註解似的「宣稱」有可能只是胡扯吧!它缺了什麼? * 極端簡約的物質性 F. Click物質主義的立場。「你的喜悅、悲傷、記憶和抱負;你的自覺和自由意志,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群神經細胞及相關分子的集體行為。」 生物學家在論斷南美洲的火蟻群體行為、果蠅個體的互動時,除了環境因素外,幾乎要將生物的複雜行為都化約到單一 Gp-9基因的變化上。 * Edward O. Wilson 極端簡約的物質性也極具危險性。當把人心智的可塑性簡化成天生、固定的能力,一不小心就會封閉了人自身的努力與選擇的權力。 Edward O. Wilson, 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 (1975), Wilson speculated that hierarchical social patterns among human beings may be p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