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号东篱,其代表作为《汉宫秋》.ppt

马致远,号东篱,其代表作为《汉宫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致远,号东篱,其代表作为《汉宫秋》

元代其他作家 杂剧及散曲创作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号东篱,其代表作为《汉宫秋》 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为 《梧桐雨》、《墙头马上》 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为《倩女离魂》 马致远 (1250?-1321?)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著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汉宫秋》、 《青衫泪》、《岳阳楼》、《荐福碑》、《任风子》、《黄粱梦》、《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 历史剧,写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 内容上的改变 (1)首先是对主题的改造。 (2)其次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改造。 艺术特色 (1)抒情悲剧。 (2)典雅酣畅的语言特色。 白朴 字仁甫,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官僚家庭。 现存剧目16种,剧作3种:《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有争议)。 《梧桐雨》 《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以白居易的乐府诗《井底引银瓶》为素材,写李千金和裴少俊的爱情故事。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主题思想 通过李千金和裴少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自主婚姻的合理性,猛烈抨击了以裴行俭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表现了元代青年追求理想爱情与个性解放的思想。 艺术特色 ①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运用对比方法,突出主要人物形象。 ③语言质朴自然 ④喜剧特色 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历史剧:《王粲登楼》 爱情剧:《倩女离魂》 主人公:王文举、倩女 张母的门第观念:“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 倩女忧虑:“他得了官别就新婚,剥落呵羞归故里”。 散 曲 散曲的概念 它是在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元代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的产生 一般认为,散曲产生于北方俗谣俚曲。 徐渭《南词叙录》:“今之北曲,盖辽代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 散曲的音乐形式 散曲小令完整的题名包括三个部分,表示方法是:宫调名·曲调名·曲题。如被称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名作,标示为:[越调·天净沙]《秋思》。这里显示出,这支曲子宫调为“越调”,曲名为“天净沙”,题目为“秋思”。 宫调 宫调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相当于西洋音乐“调高”的概念,古人有“九宫十二调”之说,实际上,元剧和散曲中所用的宫调是:五宫四调。五宫为: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中吕宫。四调为: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散曲的体制 散曲体式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带过曲。 小令(又称叶儿),专指只曲(只有一支曲子),不论长短(短的是几个字,长的有百余字),只有一段。(句句押韵)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的。特点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只曲子连缀而成;各曲同韵;以《尾》或《尾声》《煞尾》作最后一支曲子。(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组成,一韵到底,有尾声,但不必句句押韵。 ) 带过曲:同一宫调的二或三支曲子组合,属于小型组曲,与套数相比,它没有尾声,在曲牌名称上有明确的标示,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齐天乐带红衫儿》、《楚天遥过清江引》,曲牌名中的“带”、“过”明确标明了带过曲的性质。? 散曲的文体特点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语句。 (2)直白、浅俗的表达方法。 (3)急切、豪辣、滑稽的风格特色。 元散曲的创作概况 散曲的创作大约以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中心在大都一带,后期移到杭州为中心的一带。 前期散曲的特征:质朴、泼辣、浑厚,被称为豪放派。 后期散曲的特征:清新、细腻、典雅,被称为清丽派。 前期散曲创作 前期散曲以豪旷、泼辣为主调,属于散曲的本色期。作家有三类: (1)书会才人作家,以关汉卿、王和卿为代表。 (2)贫民胥吏作家,以白朴、马致远为代表。 (3)达官显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