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喜 唱响新时代克拉玛依之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卫喜 唱响新时代克拉玛依之歌

徐卫喜 唱响新时代克拉玛依之歌2011年4月,新疆克拉玛依打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战役。当克拉玛依市委书记徐卫喜发出这样的号令时,克拉玛依已经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克拉玛依,在维吾尔语里的含义是黑色的石油,这是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作为新疆工作重城的市委书记徐卫喜心中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将这座石油城建设的更加吉祥富饶,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更加幸福。外人眼里,徐卫喜很忙,连约好的采访,也因为他的各种临时开会、出差、调研等而一推再推。不过,看着蒸蒸日上的克拉玛依,或许再多的辛劳奔波、酸甜苦辣都值得。 始终跟老百姓在一块 从原新疆石油管理局油建公司农场工人到油建公司加工车间工人,到科技科助理技术员,到二大队长……直到克拉玛依市长、市委书记,徐卫喜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层岗位趟过。他把每一个岗位都看成一种历练,学会承担不同的责任。 1954年,徐卫喜出生在新疆,是第二代石油人。1970年,徐卫喜被安排到新疆石油管理局油建公司农场,开始自己的插队生涯。打农药、选种子、锄草间苗……干过各种各样的活,吃过各种各样的苦,徐卫喜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永远都是“让干啥就干啥”。 这种作风一直保持了下来。油建公司的工作,又苦又危险,一般人都不愿意去。徐卫喜被安排到油建公司,他啥话没说,跟着师傅从头学起。冬天,在西北凛冽的室外施工,手冻得不听使唤,徐卫喜也没有叫苦叫累,在他的记忆中,那才是他们那一代人的风格。他最大的乐趣,是在工余搞搞发明创造,“文革”打碎了他考清华大学、当工程师的梦,但是没能改变他对知识的渴望。他自学,画图纸、搞发明,还被单位送进了革新班。 痴迷于技术的徐卫喜,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的理想是当专家。1988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徐卫喜就出任新疆石油管理局油建公司副经理,1993年,他已是新疆石油局基建副总工程师。奔忙在茫茫沙漠中,战风斗沙,道不尽一腔豪情。 正当他在专业道路上全速前行时,组织上给了他新的考验。1996年,一次,徐卫喜正在彩南油田作业区干活,一位领导找到他谈话,要让他当组织部长。徐卫喜第一反应是“我能行吗!”当时工民建出身,穿着工作服摸爬滚打在一线的他,眼中只有油田建设。 领导拍拍他的肩膀说,“你行的!” 徐卫喜一头雾水,恋恋不舍地脱下工作服走马上任了。“当时一点感觉都没有。”不过等他真的知道组织部长的责任之后,倍感压力,而且发现其实自己的工作服还不能脱,每天下油田、做调研,发现人才,他给自己设定标准一定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那时大家都知道,我的思想就是强调对人要公平,做人要正派,用人要公正,干实活的要提上来。”后来,由他考察上来的一批干部,上级组织特别认可。 基层的经历熏陶了徐卫喜的世界观、性格,他最了解大家的诉求,也最理解石油工人的艰苦与奉献。当年他就从他们中间走出来,内心里始终有这样一份牵挂。有一次会战,徐卫喜到基层去,下着大雨,会战的职工谁都顾不上躲雨,冒雨加班加点。徐卫喜心中一热,感动不已。这是他熟悉的场面,在油田,“会战”一词充满了特别的意义――舍命拼搏的大干和只有油田人才能理解的浪漫情怀。他感动了。也冒雨站在现场,“为了会战,这些同志冒雨工作,真是太好了。”他把班长叫过来,嘱咐大家下过雨再干,要注意安全。然后他和在场领导都掏出兜里所有的钱,作为组织上的慰问,请大家吃顿饭。能够在这么恶劣的天气里还坚持会战,这是石油人的精神。钱虽然很少,但是却换来了大家发自内心的感动。 二十多年基层工作的历练,在徐卫喜心中留下的是一笔至今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从草木不生到花园城市的蜕变 “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到这里勒住马我?望过你,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我转过脸向别处跑去……今年我又赶着马群经过这里,遍野是绿树和高楼红旗,密密的油井像无边的红地,我赶紧催着马向克拉玛依跑去……”当年,词作家吕远一曲《克拉玛依之歌》,描绘的是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前后的对比。而今再探寻克拉玛依的模样,必须要听的歌曲是吕远2002年为这座城市谱写的《克拉玛依新歌》。 而现在,只要你一年不到克拉玛依,就会觉得这座城市又有了数不清的新变化。面貌一新,似乎不敢相认。 其实早在上任之初,就有人给徐卫喜提意见,说克拉玛依的楼房都像军营,一栋一栋都一样。对于一个矿区城市来说,这似乎是惯常的城市面孔,徐卫喜不这么想。“对于城市来说,首先是安居,然后是乐居。” 安居是前提。有一件事徐卫喜始终忘不了。那时领导正要把他派往野外工作。结婚之前,从未跟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的徐卫喜,在结婚时第一次找到领导,请求分一套房子。徐卫喜觉得,没有房子的家不像个家。领导答应了他的请求,给他分配了一套一室一厅。跟现在的房子相比,一室一厅的房子早已成为过去时,但住房对家庭的重要、对生活保障的迫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