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类科普创作创新思索
文学类科普创作创新思索好莱坞科幻巨片《阿凡达》曾经在我国的电影市场上风靡一时。围绕电影《阿凡达》的讨论、评论和争论至今余波未尽,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反思和深思。
1文学类科普创作的范围和意义
科普创作是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分领域。在总体上讲,科普创作的目的是向公众传播新的科学信息和科学理念,向公众精确、清晰、全面地解释科学,提高公众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兴趣。
科普创作在国际上被称作“科学写作”或“写科学”(Writing Science)。其作品可以分为两大类:文学类科学写作(fictional Writing)和非文学说类科学写作(Non-fictional Writing)。
非文学类科学写作(Non-fictional Writing)主要包括:科学新闻报道、描述科学现象和事实、反映科研成果、阐述科学原理、科学发明和技术进步等各种科普及专业科学文章、书籍和研究报告等。非文学类科学写作的重点在于用简单明白的语言,强调科学事实的准确性和科学原理的明确性。
文学类科学写作主要包括充满想象的科学/科幻小说、电视、电影、科普表演剧、科学传奇故事和科学卡通和动漫作品等。文学类科学写作,特别是科幻作品,是对科学提炼的解析模拟进行逻辑预测,其任务是激励读者开阔视野,了解科学发展的内在可能性。
2我国文学类科学创作中的问题和误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国的科普创作,特别是科幻片的创作领域,依然步履艰难,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我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问世以来,至今没有制作拍摄出有影响力的科幻电影,更谈不上拍摄展示当代最新科技及发展趋势的3D科幻大片。各类科学中心、科学博物馆、电视频道、网络媒体和影院所基本上被国外引进的科学影视片和科幻大片等一统天下。笔者多年参加上海每年一次的优秀科普作品(包括影视作品)评审,但期望中的文学/小说类原创科学作品则始终不曾出现。电影《阿凡达》的热播反映了我国科幻电影编导和制作的尴尬和滞后,更放映了我国科普创作领域中存在的科学理念、理论和实践创新、创作方法及手段、想象力贫乏等诸多问题,也反映了我国科普创作领域与国际同行的差距。当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商业化的倾向和收视率的影响,但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创作思想存在误区:
2.1 过分强调科学的正面作用和作品主题的教育意义
科普创作,特别是文学类科学写作更要强调基于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遵循科技自身发展的轨迹,充分发挥科学的想象力,展示科学的神秘和有趣,吸引和带领公众进入符合科学预测和科学推理的想象空间。电影《阿凡达》的主题是反映科学与自然的冲突:当掌握了先进科技的人类在糟蹋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后,试图凭借手中的高科技武器去占领新的星球,但结果是代表先进技术的地球人最终在代表自然的外星人面前败下阵来,只得狼狈地返回地球。而著名科普书籍《寂静的春天》和《没有我们的地球》也都反映了技术滥用所造成的恶果,从而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正确运用科学技术,关注科技、人类、自然之间的和谐,提高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当然,科普创作的重点在于向公众传播科技的进步及其给人类生活所带来的恩惠和积极作用,但过分地、单一地、不加批判地强化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正面作用,就会使我们的创作思路狭隘,作品内容空洞,题材雷同,缺乏想象力和趣味性,反而失去科普作品的目的意义和教育意义。
2.2 作品人物脸谱化和简单化
由于陷入单一强调科学正面作用的围城,多维度思考科学成为一种禁区,因而我国的文学/小说类科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普遍出现脸谱化倾向,如:科学家总是以严肃、认真、勤奋的形象出现,故事的结局都是由科技人员通过研究和运用知识成功解决问题和化解危机;爱科学的儿童形象总是淘气顽皮,有点小聪明,喜欢提问题;而缺乏创新精神的,需要被教育的对象总是有点木讷,有点懒惰,不爱学习等等。然而,国外许多研究发现:一般来说,在这类(科幻或科学)电影和电视节目中,除了一些装摸作样的小丑、不合社会时宜的书呆子、邪恶天才和傲慢的人类救世主,科学家没有一个正面形象。当然目前,这种状况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科学家不再被脸谱式地描绘成一群穿着实验室服装、举止怪异的人。其实,不必担心科幻作品中对科学家的形象塑造会影响公众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活动和正面宣传,人们依然保持着对科学家的尊重和敬仰,对科学的神秘和探索充满兴趣,科学事业和科学生涯依然是青少年和广大公众的向往和追求。而多维度地描述科学及科学家使文学、小说类科学作品更具意想不到的故事内容和结局,从而具有更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2.3 编创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
电影《阿凡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