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贞娇-屡迎拂晓 绽安老之光
李贞娇:屡迎拂晓 绽安老之光鲁迅先生曾说,“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惨淡的人生”。曾屡次被推至风口浪尖,受到命运冲击的李贞娇女士,就是这样一位勇士。“文革”急至、蚀本举债、爱女离世,当突如其来的重负接连压向她瘦弱的双肩,泪湿沾襟的她,选择了一次又一次地蹒跚站起。
“那些不能打倒我的,将使我更坚强”,几经人事沧桑,李贞娇女士的潛能被激发,她把事业定位於安老服务,从此埋头苦幹,经营得风生水起,如今不仅成为12家安老院的负责人,更将“晓光”这一品牌,推广到港人皆知。但,当全新的挑战再次降临,她会再次超越当年吗?
险失着落 柳暗花明
李贞娇女士是印度尼西亚华侨,60年代,18岁的她高中毕业,听闻祖国正在大举建设,遂怀一腔抱负归乡,以图贡献个人力量。她回忆,那时被安排在云南的昆明医学院就学,一身所学未及施展,一场“文革”便呼啸而来,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轨跡,之後,她被下放农村锻炼,参加体力劳动。
时隔至今,李贞娇女士仍对当年的是是非非心怀不解,但她的爱国之情卻未曾磨灭过,“北京奥运会之後,我们看到,祖国的强大,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很高兴。”有人说,爱国从爱母亲开始,而李贞娇女士,更是从爱人爱己开始。回忆当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下放农村的经历,她仍感怀万分,有所成之後,更不忘曾与她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当地人,常常回去探望,捐钱捐物,以回馈父老乡亲,表达深深的感念之情。
1972年,李贞娇女士随家迁居香港,一切物是人非,举步维艰。由於三个孩子嗷嗷待哺,她只能寸步不离地待在身边,靠手工维持生计,但毕竟酬劳微薄,生活日显窘迫。幸而不久,她因医学资历被人看中,被介绍到一家托儿所,拥有了一份护理工作。可是,好不容易有了着落,“所长”又因压力太大,有意将托儿所解散,而改创幼稚园。“好在对方觉得如此放棄太过可惜,便在家长同意之後,将托儿所交予我手。”就这样,她开始了打拼生涯,人生由此转折。
李贞娇女士做事耐心,口口相传之下,托儿所总有新成员加入,经营情况最好时,曾接纳了十三名儿童,每月可进账两千餘元,在初转型的70年代应属收入颇丰。但好景不长,政府随之出台政策,限制家管托儿的发展,无奈之下,她的“育儿”事业也只得无疾而终。
这时,炒金大热,自小家中经营黄金生意的李贞娇女士由此驾轻就熟地投入了黄金转手买卖。只是,後来市场变化捉摸不定,让她赔去所有。“那些黄金是我父母和祖父母收藏的,虽然他们都不怪我,但我的内心非常愧疚。”失败让她产生了强烈的亏欠感,並在心里下定决心,将损失全部挣回来,以回报亲人的大度和包容。带着这股使命般的情结,3年後,李贞娇女士转战安老院,並最终在安老院闯出了名堂。
风云难测 移志安老
这是1983年,走投无路之下,李贞娇女士只好去老人院打工,一个礼拜之後便产生了自立经营的想法。那时安老院还是冷门行业,政府设限宽鬆,仅需申请一个商业登记证便可营业开张,对一般人而言,並不困难。李贞娇女士的性格坐立起行,当即便向朋友借了两万元,开设了第一间晓光养老院。最初因条件有限,仅设有三个房间,五个床位。
如此情况,如何招徕客人?李贞娇女士说,“家对面刚好有医院,因此一经介绍,便有五名长者愿意入住。”都言万事开头难,她卻如此容易地迎来顾客,无疑是个好兆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她的安老之路越走越远,1985年左右,她又开设了第二间安老院。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当李贞娇女士终於把儿女抚养成人,能将全身心投入到安老院中时,卻传来女儿患上癌症的消息。作为母亲,李贞娇女士毫不犹豫地把两间安老院转让给旗下职工,全力照顾女儿,但人力“难以回天”。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以淚洗面,但後来想想,这也不是办法。”恰逢此时,李贞娇女士原创下的两间安老院有一间经营不善,要交还给她,她也便借此“化悲痛为力量”,重新振作起来。但是,资金是一大难题。不得已之下,她只好向昔日同窗好友求助,望之投资入股,以缓一时之急。
“我女儿去世的时候,因为白髪人不能送黑髪人的习俗不允许我参加葬礼,所以基本上全是我的同学们帮忙操办和张罗的,我非常感激他们”,她忆道,“这时,我邀请他们投资我的安老事业,说我愿用努力去回报,不管钱多钱少,我都不怕麻烦“。听这一席话,他们再次伸出援手,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同学的两次帮助让她一生难忘、感激、冲劲十足,为了不负大家的期望和支持,今天已年过七旬的她,还依旧奋斗在工作岗位,倍感动力。
回想这段往事,她百感交集。“我母亲说,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用心去做,天会给你一条路。以前我不信,所以吃了大亏,现在我信了,所以我要努力去做。”为了不负众望,她始终遵行承诺。最初回到安老院的那段日子,她就减少员工数量,常亲身上阵,日以继夜地操劳,哪怕家离安老院不过五分钟的路程,她都不曾回去看上一眼。正是“只要功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