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金散穴位敷贴在小儿咳嗽护理中应用
清金散穴位敷贴在小儿咳嗽护理中应用【摘要】 目的 观察清金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风门、肺俞、膻中为主,进行清金散穴位敷贴。结果 清金散穴位敷贴治疗组48例患儿与西药对照组42例相比,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 清金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嗽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清金散;穴位敷贴;小儿咳嗽;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儿,临床表现多见咳嗽频作,尤以夜间为甚,咽痒声重,鼻塞流涕,食欲差,睡眠不佳,不发热,舌质淡,苔白,脉浮紧,证属风邪客表引起的咳嗽。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清金散穴位敷贴治疗组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12岁,病程最短2 d,最长14 d;西药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13岁,病程最短3 d,最长13 d。两组病例的年龄和临床表现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清金散穴位敷贴。操作前向患儿及家长作适当的解释,以取得配合。协助其取合适的体位。“清金散”制法:大黄、黄芩等,其研细末,储瓶备用。取穴:以风门、肺俞(两穴双侧交叉轮用,如左风门、右肺俞或右风门、左肺 俞)、膻中为主。可选加天突、大椎、定喘等穴。每次取穴不超过4个。操作:将麝香追风膏1张等分剪成4小块(婴幼儿可剪成6小块),以中成药“半夏露”调清金散置于膏上,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用手紧贴按平,每穴位约取1 g药粉,一般4~6 h后揭去,每天换药1次。为方便患者,由医师示范一次后,带清金散1包(约3 d量)回去如法使用,可于睡前贴上,晨起取下,注意现调现用。用后药粉及药膏封好。湿疹部位及药膏过敏者忌用。1周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123 其他护理措施 如果患儿入睡时咳个不停,可将其头部抬高,咳嗽症状会有所缓解。头部抬高对大部分由感染而引起的咳嗽是有帮助的,因为平躺时,患儿鼻腔内的分泌物很容易流到喉咙下面,引起喉咙搔痒,致使咳嗽在夜间加剧,而抬高头部可减少鼻分泌物向后引流。还要经常调换睡的位置,最好是左右侧轮换着睡,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多喝温热的饮料可使患儿黏痰变得稀薄,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促进痰液咳出。最好让患儿喝温开水或温的牛奶、米汤等,也可给患儿喝鲜果汁[1],果汁应选刺激性较小的苹果汁和梨汁等,不宜喝橙汁、西柚汁等柑橘类的果汁。还要有效的叩击背部,有效的咳嗽排痰,护士将手背隆起,手掌中空状利用腕关节力量由外至内由下至上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每次3~5 min,嘱患者深呼吸,深吸气后张口,然后将痰液咳至咽喉部,再迅速将痰液咳出。
13 疗效观察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清金散穴位敷贴1周,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清金散穴位敷贴1周以上,症状和体征消失,一年内复发2次;无效:不符合痊愈和有效判定条件者。
2 结果
治疗组48例中痊愈28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42例中痊愈10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9%。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而五脏之中,心常有余,肺常不足,亦常见脾虚,寒暖不能自调,调护不当易感外邪。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兼夹寒热燥,易侵肺卫,使肺气失宣,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西医治疗常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2],且无法解决小儿反复发病的情况[3]。中药又因为其味苦患儿不易接受,内病外治具有明显的优势。小儿脏气清灵,肌肤柔嫩,药物易于渗透吸收。故笔者选用麝香追风膏,其含有麝香、生草乌、吴 萸、山萘、樟脑、薄荷脑等药物,芳香辛散,温通穿透力强,敷药则取“清金散”。吴师机曰:“攻者易效,补者次之,攻力猛而补力宽也。”故重用大黄、黄芩攻逐 邪热,活血化瘀。药理实验证实,大黄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等)及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甙和黄芩素)均有强大的抗炎作用。黄芩素的药理活性结构与色甘酸钠一样,具有色酮环,对IgE抗体引起的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黄芩甙也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可防止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介质释放,此外还参与免疫调节,吴氏制“清肺膏”即含此二味。近取敷于肺部穴位,直达病所,远取则通过经络传导,达到治疗目的。以“半夏露”为赋形剂,更益以化痰之力。这种以温膏拔而出之,凉药攻而散之,以寒热并用治疗“寒包热”的方法,确是行之有效的。吴师机认为“膻中、背心两处,尤为上焦病用药要穴”。风门为督脉与足太阳经的交会穴,取风门意在疏通足太阳经气,使引发之表邪得解,风散而无传经之变, 肺气自能通降。肺俞调养肺气,宣肺平喘。膻中属任脉,是气会之所,能疏和气机,降气消痰。笔者取风门、肺俞、膻中为主穴,其位近肺脏,胸背相对,阴阳相贯。吴氏说,膏药的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