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拉沁夫开创草原新文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玛拉沁夫开创草原新文学

玛拉沁夫开创草原新文学 从1952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到后来写作《草原晨曲》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玛拉沁夫以大量优秀文学、歌曲、电影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画廊增添了独具风采的篇章,而他70多年人生的艰难与曲折、梦想与辉煌,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已走过60年历程的内蒙古自治区那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印痕…… 欣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对于来自草原、一生也不曾离开过草原并为之奉献了毕生精力的蒙古族著名作家玛拉沁夫来说,其心情之激动不言而喻,“60年了,当年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那年的7月,我们的部队已经到了海拉尔……”玛拉沁夫一句话将时间拉回了60多年前那战火纷飞的日子。 烽火历练,亲历并见证内蒙古自治区筹备全过程 1930年,玛拉沁夫出生在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旗(现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吐力根太卜村。在少年玛拉沁夫的记忆里,生活是苦难的,“穷困”在玛拉沁夫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就此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45年冬,读中学的玛拉沁夫在家乡黑城子第一次见到了八路军,八路军帮助大家推翻了罪大恶极的王爷,同时点燃了玛拉沁夫心中久藏的心愿,他决定参加八路军。 其时,乌兰夫同志受党派遣,在内蒙古创建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内蒙古全境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内蒙古自治运动,筹建自治区。 参加革命后,玛拉沁夫加入内蒙古骑兵十一支队,给支队政委乌兰当通信员。乌兰原名宝力格,也是年少参加革命,平日里,乌兰总是一袭紫红色的箭绸蒙古袍,头扎红巾,脚蹬红马靴,骑在一匹高大的红战马上,英姿飒爽,人称“红司令”。行军时,“红小鬼”玛拉沁夫和乌兰同骑一匹马。夜晚,玛拉沁夫就盖着乌兰那条紫红色的蒙古袍。每天清晨,都是乌兰先起来,把袍子一扯:“快起来,太阳晒屁股了!”时间长了,袍里生满了虱子,玛拉沁夫也不在乎,一样每晚盖着它香甜地入梦。 1946年初,乌兰觉得玛拉沁夫聪明过人,就把他送到伊克昭盟(今赤峰)的内蒙古自治学院深造。学习结束后,玛拉沁夫被分配到成立不久的内蒙古文工团工作。不久,国民党率先破坏“双十协定”,撕下了国共合作的“面具”。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玛拉沁夫随部队被迫从辽西往内蒙古北部草原大撤退。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中,玛拉沁夫头上没有棉帽子,只用两个小棉团包住耳朵,再用毛巾贴着耳朵裹住系在下颌上固定住;脚上也没有棉鞋,光着脚穿夹鞋在雪地上行军。团长布赫(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也穿着一双四面露脚,一只黑、一只白的布鞋。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队伍踏雪而行上千里,终于到达了内蒙古的林西(今赤峰)。见到乌兰夫同志,大家终于换上了棉衣、棉鞋、棉帽子。 1947年3月,内蒙古大草原还没有染上春天的颜色,放眼望去,一片灰黄,和以往任何一个3月没什么两样。然而,在这一片深深浅浅的灰色和黄色底下,有一股火红的热潮正在激烈地涌动。玛拉沁夫和他的战友们心里知道,今年的春天一定比往年更早些,也更持久。 玛拉沁夫随部队分乘100多辆敞篷卡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乌兰浩特,筹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进入最后的倒计时。4月底,第一届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终于顺利召开,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宣布正式成立,毛主席、朱总司令发来贺电。这是一个改变历史的春天。 这个时期的经历不仅为日后玛拉沁夫的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积累了深厚的生活基础,也为他民族观、大局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玛拉沁夫时常感慨那段日子:“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大的斗争和动荡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参与了对敌斗争、民族工作等等,虽然历尽艰险,但是步步胜利。内蒙古解放得早,民族政策实施得就早,我们内蒙古人受惠也比较早。” 1948年,由布赫同志作为介绍人,年满18周岁的玛拉沁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文坛千里马,历六十载而不辍的笔耕之路 1952年1月号《人民文学》,卷首篇刊发了一篇名叫《科尔沁草原的人们》的短篇小说,并在小说后配发了长篇评论。小说那自在清丽的文字中间,浸透着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厚重。 这是玛拉沁夫的处女作。1950年,玛拉沁夫到科尔沁草原做群众工作,动员大家支援抗美援朝。正当时,草原上出了一个英雄人物,一个名叫塔姆的蒙古族少妇,设法稳住、并抓住了来到家里讨水喝的越狱犯。塔姆成了草原英雄,玛拉沁夫想把这位英雄写成小说。两个月后,第一稿一万四千多字完成,然而静下心来再一看,却发现作品并不让人满意,一遍又一遍改过之后,怎么也摆脱不了原来的框架和思路。一气之下,玛拉沁夫把手稿全都扔到火炉里,看着火舌把两个月的心血化为灰烬。 一把火烧掉了手稿,却没有烧掉玛拉沁夫对写作的热情。一切从头开始,一部精炼的《科尔沁草原的人们》终于脱稿了。玛拉沁夫还是犹豫不决,同伴安柯钦夫觉得挺像小说。于是,玛拉沁夫鼓足勇气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