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议

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建议   编者按:这是作者应教育部网络征求教育发展大纲而提交个人意见。作者曰:知道这样的征集难有实质性效果,但自己平时以关心高等教育自居,既然有这样的“意见征集”,不发表一下看法似乎又未尽到公民责任,故提笔”。 ??? 高等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体制则是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三十年前,恢复高考、中国高等教育体制重新启动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三十年后,继续改革、完善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既是一项突出而紧迫的时代任务,也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的需要。基于这一战略性考虑,仔细反思、规划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是一个十分关键和重要的问题。   一.体制异化是当前高等教育滞后的主要根源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最主要的就是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是一些根本性问题在发展中日渐突出,受到各方面的强烈质疑与批评。这些问题主要是两点:一是创新能力滞后,不能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无论是在基础理论层面,还是在应用技术层面);二是教学质量走低,培养人才与社会需要脱节。这些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其中当然有外部原因,但从高校自身来讲,培养质量下降,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亦是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将影响到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与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应该引起人们的极大警觉与重视。   教学与科研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两个主要目标,现在都出现了较大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反思。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由于国家重视不够。在科研创新方面,国家向高校投入的经费是逐年加大的。在教学培养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高校在开办专业方面也努力与市场挂钩。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甚至有日益发展、积重难返之势。这表明,中国的教育并不是投入的问题,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根源,而其中最大的根源,笔者以为就是不断异化、越来越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主要体现为:   (一)主管部门对高校管得过死,办学自主权没有落到实处   高校不只是整个高等教育机器上的螺丝钉,要使大学具备在科研上求真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上努力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和教学方面拥有充分自主的权利,同时又国家、社会承担严谨的责任,才能及时、有效对科研方面的最新动态、人才培养方面的最新需求作出反应,完成国家与社会赋予高校在科研和教学上的任务。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管理和指导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管得过多、管得过细,最终由“管学校”变成实际上的“办学校”时,中国的教育体制就必然会像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那样,缺乏效率,问题层生。目前,教育主管部门从以下几方面实际上几乎完全剥夺了高校的自主办学权利:   1.用人方面,高校的主要领导完全由上级采取和党政干部同样的程序进行任命,高校管理人员套用行政级别,高校由此不但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下级机构,还成为官僚化的行政部门。由此造成的后果是:高校领导日益官僚化,真正懂教育的越来越少;高校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社会负责,也不对整个国家负责,不是真正的责任主体。   2.在财政以及办学资源方面,也主要受制于教育部门。除了正常的财政拨款外,通过各种工程、规划以及课题基金,教育部门和各种行政部门掌握了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财政资源,要获得、多得这些资源,各高校都要“跑部钱进”,并在办校特色、科研导向揣摩上意。在这种情况下,科研由目的变成了工具,所谓的课题在很多情况下变成了获取资金的手段与途径,能否完成、是否创新反而不受重视。   3.在招生以及学科、专业设置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掌管着最终的控制权,学校无法根据自己的意图办学。   (二)大学行政化、官僚化严重,内部缺乏活力   这是对高校管得过死的一个直接后果,高校变得越来越像一个行政而不是办学机构,养成了很重的官僚习气,主要体现在:   1.校内行政机构决定着绝大部分事务,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具有治校职能的教授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也主要由有行政职务的教授把持,高校中的真正主角即广大教职人员日益边缘化。   2.程序的行政化,强调从上到下的命令式管理,强调各种指标考核下的数量化管理,强调各种规范化的检查,甚至许多高校领导也像地方行政领导那样,强调建大楼、修马路的物质化政绩观,完全忽视了高校作为知识生产与传播机构的应有特色与运作方式。在行政化管理模式下,表面上看去教职员工都在积极按程序办事,积极申报各种课题,实际上已经被扼杀了进行自主知识生产、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的动力。为了迎接各种应接不暇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各种管理与检查,又必然催生各种弄虚作假行为。   3.官大学问大的用人机制。有行政权力的人更容易在职称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