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程序意义读书报告 双喜.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程序意义读书报告 双喜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 读书报告 法政学院09级法学(蒙)班 代双喜 指导教师 宝力道 简作者介 审判制度、法律职业。 季卫东教授在中国顶级社会 季卫东,1957年出生于南昌市。1983年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毕业后留学日本,获京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就任神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96年升任教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凯原讲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亚洲宪法、科学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6篇,即《系统论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1987年第1期)、《法律程序的意义》(1993年第1期)、《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1994年第2期)、《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法与社会》(1996年第3期)和《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2002年第2期)以及《司法独立与程序的价值》(英文版2002年第2期),是国内法学界在该刊发表论文最多的学者。他的主要著作有《超近代的法》(京都∶米内尔瓦书房,1999年)、《法治秩序的建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现代中国的法制变迁》(东京∶日本评论社,2001年)、《宪政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国审判的构图》(东京:有斐阁,2004年)等。 季卫东教授的研究风格兼顾宏观、微观,既有宏观的开阔视野,又能落到具体的现实中。他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国内一些重大学术问题以及制度实践的启动与展开,例如程序正义的倡导、对法律解释的司法性重视、提倡“跳出一元论的窠臼,采取多元化、功能等价”的法制现代化观念等等。一位学者能有其中一项成就已是难能可贵,而季卫东教授却可以持续地用如此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回应中国社会,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在严谨的学术研究之外,季卫东教授还是位大众读物的作者,他时常给《财经》等杂志专栏撰写通俗而隽永的小文章,在其中发表他对现实公共问题的见解 二、内容概要 我对文章总体理解概括为:季卫东先生结合西方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程序起到的鲜为人知的“形成作用”和西方有关学者对正当程序的理论阐述,说明程序的基本特征和程序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现实意义,并从中提炼出程序的本质(即过程和交涉)和新程序主义;然后结合中国传统法律程序的缺失及其残余和中国社会变动的新时期的现实需要(文章序言、第五部分等),深刻表明程序对救治中国的现实意义;最后,作者创造了程序革命的构想,并分析了程序革命的传统和现实的契机,猜想了中国程序再铸的三个步骤。 以下为具体内容的理解和疑问: 一、关于程序之内涵的理解 程序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程序公正而合理,程序的公正合理是为了使运行于其步骤之上的实体法得以理性地创制、适用和进化,程序的正当与否深刻影响实体法的正统性、权威性和合理性(此处的合理性取决于能否解决社会中复杂问题),所以程序应当限制任何一方的恣意选择,创造一种能保证理性选择结果的选择体系。为了保证这种选择的理想化(即集思广益),必须坚持中立原则、正当原则;为了保证这种选择的可行性,必须坚持条件优势和合理化原则。在程序中,参与选择的各方保持平等的地位,进行充分的表达,寻求既理想又现实的理性选择,同时由于各方进行了平等的充分表达,选择的结果也具有了权威性和正统性,为了表达的充分性和程序过程合乎公平合理,程序需要功能自治,需要专门的法律人才。这样一来,虽然程序前的社会关系具有的高度不确定性,但是程序后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确定性,而且这种高度确定性使所形成之理性选择具备了正统性,但也会产生“作茧自缚”的负面效应(除非程序的进行显失公正),从长远来看,这将阻碍社会进步;从更加复杂的具体情况来看,这将导致实体非理性。 三、作者的主要观点 所以季卫东先生提炼出了“反思性整合”,这也是我的疑问所在,什么是反思的法?什么是反思合理性?什么是反思程序?什么是新程序主义?作者为何说新程序主义对我们中国有特殊的魅力?作者在第二部分指出程序本质是过程和交涉,但为何在结语中说新程序主义的本质是反思性?并说新程序主义构成了强调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选择理性的法与经济学派的不可缺少的前提? 我结合作者文中的逻辑并作了自己的猜想,提出以下见解: 首先,明确或假定程序解决问题的第一思路(下图实线所示) 其次,注意以上单一思路总体上是把复杂的社会问题通过法律程序转化为法律问题加以解决,然后形成用以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法律制度或者决定,这种法律制度或决定因程序而具有了权威性正统性,同时也被固定下来具有自缚性,因此当其再次进入下一轮从社会复杂问题开始的循环时,便有可能需要反思,最激烈的反思是再次进入选择和立法程序,也可能进入审判程序适用法官主持的反思(通常所说的法官法得以形成),也可能进入行政或调解程序的反思,但这种反思程序目的导向强、条件导向弱,因而也具有更大的灵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