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理论(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差点’理论(上)

善用「差點」理論(上):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機會!/yolanda-chen/article?mid=10934 十五、六年前,我在西非洲待了四年,在那期間我認真地學會了打高爾夫球。當時我住的小鎮有一座高球場,談不上一丁點奢華,任何想要運動的人,都得在高低落差極大、沒有任何球車的球場上,一連三、四個小時,挑戰自我的體力。 byeesourcesResearchpay20%oftheTaxch 高球的人生體會 更絕的是,場上的綠草很少,更沒什麼大家印象中綠意盎然的果嶺(Green),只有混攪沙土和機油鋪設而成的「棕嶺」(Brown)。我這麼個台北人,就在赤道熾熱的火辣豔陽下,開始了高球學習之路。 當時我在地勢起伏的球道上,除了靠著一股自得其樂的傻勁,揮汗如雨地練球之外,其實偶來看著鄰近村落男女老少,頭頂著菜籃、水罈從荒地經過,背景襯著西非洲一望無際的叢林,也為我寂聊的生活,帶來些許的詩意。 但我漸漸察覺到,自己會在那幾年間,持續在酷熱天候和惡劣地形環境下,練習高球運動的原因,除了因為所處之地毫無其他休閒娛樂的現實之外,更因為這項運動,事實上,充分具有自己與自己、自己和大地競賽的精神,不是和對手拼個你死我活。 而高爾夫球的最大特色,莫過於讓不同球技水準的人,有機會在同一個場地裡共同揮桿、競爭,因為它巧妙地運用了「差點制度」(HandicapSystem),讓人人都擁有「成功」的機會。 差點制度的意義:自我突破,才是競賽重點 「差點」就是每個人可以被允許犯錯的機會,通常以數字表示,初學者和技術仍待改進的人,「差點」較高,技術好或甚至職業選手的「差點」低或是零。差點不同的人,是可以在一起打球甚至同場比賽的;比賽結束時名次計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以每個人的總揮桿數減去差點數之後,再以這個「淨桿數」做為名次排比根據。所以一個差點高的人,往往會比差點低的人,擁有更大的機會贏得獎項。 不過,一旦贏了獎之後,他們的差點就會向下修正;相對的,原來低差點者因為允許犯錯的機會少,只要不持續努力,自以為成績一向好而沾沾自喜,那幾次比賽之後,差點還是會依據桿數不斷地向上增加。差點,不會永遠維持在一個定點,自我努力與否,決定了差點起伏;而差點更是最具個人色彩的指標,跟其他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個看似沒有一視同仁,對「優秀」高手不公平的賽局制度,其實讓身在其中者覺得自己終有一天也能從總桿數一、兩百桿,逐漸打到一百一、二十桿,再進步到突破百桿瓶頸,而昇級到破了九十、八十總桿數的好手境地。 這是一個極佳的「階梯式」學習法模式,它讓人人有希望,讓不同程度、階段的「學子」都有被鼓勵、讚揚、贏得榮譽,與技術能力高強的人同場切磋,憑藉努力不斷而獲得向上提升的機會。所以,獎勵不會永遠只給最高段的,而會給予扣掉差點之後的前三名等;終有一天,那些看起來差點高(允許被犯錯比例高)的,也終有機會自信滿滿地走到階梯的雲端。 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 今年,從居住了六年的北歐回國之後,陸續在不同的演講會中分享芬蘭教育的心得,我不時會提到:「給每個孩子成功的機會,孩子一定會表現得更好!」 但是,這麼一句話,不少台灣師長們可能無法明白,也認為:又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因為他們眼裡的「成功」就是每個班級的第一名,以及進入明星高中、第一志願;但明星高中裡還要再擠壓出資優中的資優生來。 我們原本應該公平對待、鼓勵每個孩子的教育體制,就這麼扭曲成大家爭相進行排序、評比、競試,以分數區分孩子們的「行」或「不行」,還把學習較弱勢的看成不行就是不行,也吝於再給予更多指導、照顧、啟發、鼓勵,所以哪裡會有每個人都能有成功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我們一直以來,對於教育的認知與標準,總以單一的模式來教導、要求每個孩子,忘卻了接受教育是每個孩子的「基本權利」!而基礎教育的目的,除了使學生具備基本知識學能之外,更應該幫助每個孩子建立起自信的根基,以及對於自身未來的希望。 如果教育工作者、家長們、行政官員們都能真心瞭解到這個宗旨,明瞭每個孩子的差異性其實不應被當成獎賞的指標,就會明白孩子們在求學期間,教育體制不能以單一標準來驅策學生一較高下,再以分數高低決定賞罰;因為學習階段的短暫幾年間分數上的「成功」,不能代表著日後成長為人的一切。 我們設定的成功標準,似乎永遠只屬於少數孩子,國中階段的師長與校方以PR值的滿分或高標為終極目標,除了誤以為這就是我們國家和孩子的未來競爭力基礎,更讓受教育的價值觀向下沉淪。 師長們三不五時一直向孩子們灌輸,PR值90與98的差異有多麼的大,讓孩子自覺如果沒有因為多了幾分、沒有擠進某一座高中,就會讓自己蒙羞、讓虛無的「校譽」受損,荒謬的造成許多孩子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夠好! 教育視野寬度太窄 一個原本單純的學習歷程,竟然單一化到只以那百分之二到三的學生所考高分,當成是「資優」成果,而且把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