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把帚上的沉思》王佐良译本修辞标记分析.docVIP

《扫把帚上的沉思》王佐良译本修辞标记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扫把帚上的沉思》王佐良译本修辞标记分析   摘要:本文以刘宓庆先生的风格标记理论为指导,在探讨散文的特点及其翻译后,对《扫把帚上的沉思》原作和译作进行修辞标记分析,进而探讨王佐良先生如何灵活处理原作中的修辞标记。通过分析发现,王佐良先生在处理原作中所运用的修辞格时,巧妙地将忠实原作的翻译原则与大胆创新相结合,既忠实地展现了原作的风采,又创造性地升华了原作的美。   关键词:《扫把帚上的沉思》;王佐良;修辞标记   一、作品简述   斯威夫特,一位善用比喻、讽刺彰显作品风格的英国大作家,运用最平常的比喻来表达深奥、复杂、不易表达的道理,成就了《扫把帚上的沉思》。作者用扫帚把来比喻衰落、失势的人,多么恰当,而且无须多加解释,因为扫帚是家家皆有、人人尽知之物。(王佐良,1996:220)。   本文拟以刘宓庆先生的风格标记理论为基础,分析《扫把帚上的沉思》之修辞标记。修辞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风格手段,所有的修辞格都是都是为了加强语言效果,许多作家的独特风格正是在于他们擅长运用修辞格(刘宓庆,2005:229)。英汉对应的修辞格有30余项,常见的有:simile(明喻)、metaphor(暗喻)、analogy(类比)、personification(拟人)、hyperbole(夸张)、irony(反语)、sarcasm(讥讽)、parallelism(对偶、排比)、antithesis (contrast对照或反衬)、epigram(警句)等。斯威夫特在《扫把帚上的沉思》一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来加强其语言效果,尤其排比修辞格最为明显。   二、《扫把帚上的沉思》原文与译文修辞标记分析   王佐良先生对于修辞格这种语言的变异,有着自己的翻译见解。王佐良先生说:“对于译者来说,他有双重任务:一是要有慧眼能在原作里发现变异之处,而这就需要他对那个语言的常规很熟悉;二是要有本领在自己的译文里再现这变异所造成的效果,而这就需要他对自己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有充分的把握”(王佐良, 1989:13)。王先生在修辞翻译实践中正是利用他的慧眼和本领演绎出一部部优秀的译作。   (一)拟人修辞格标记分析   作品一开始便运用拟人的修辞格,幽默风趣地对不起眼的扫帚把进行描述。请看下面一例:   例(1)英文原文: This single Stick, which you now behold ingloriously lying in that neglected Corner, I once knew in a Flourishing State in A Forest.   王佐良?g文:你看这根扫帚把,现在灰溜溜地躺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曾在树林里碰见过……   该例中作者一开始就像在描述有着一面之缘的人,因为曾经相见,与扫帚把之间便不会太陌生。他这样写道: “This single Stick, which you now behold ingloriously lying in that neglected Corner, I once knew in a Flourishing State in A Forest. “you”、 “lying”、 “knew” 这些词把扫帚把摹拟成人来写,颇具想象力,也拉进了与事物的距离,尽管扫帚把家家有,处处见,但我们从没有细致地去观察过他,而斯威夫特却把平常的事物比拟成人来写,文笔幽默。王佐良在文学翻译中践行他一贯的主张:“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在对此作的翻译中,遵照原作所使用的拟人修辞格,王佐良将之译为:“你看这根扫帚把,现在灰溜溜地躺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曾在树林里碰见过,当时它风华正茂,树液充沛,树叶繁茂。”将“you”、 “lying”、 “knew”对应译成“你”、“躺”、“碰见”,这也正是他的翻译主张之一:“辩证地看――尽可能地顺译,必要时直译,任何好的译文总是顺译和直译的结合。”   (二)排比修辞标记分析   排比是原作中运用比较频繁的修辞格,请看下例:   例(2)英文原文:It was full of Sap, full of Leaves, and full of Boughs……   王佐良译文:当时它风华正茂,树液充沛,树叶繁茂。   作者在描述扫帚生长在树上时,使用三个be full of 的平行结构,即 “It was full of Sap, full of Leaves, and full of Boughs”,构成排比之势,,使得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加之描写细腻,更显生动形象。王佐良先生运笔自如,借用汉语特色之四字格,地道地将之描述为“风华正茂,树液充沛,树叶繁茂”,从整体容貌,到汁液到树叶的细腻描述,层层递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