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以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
(一)合理安排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空间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现实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开展的游戏。因此它游戏的内容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着成人不能想象得到的各种情境,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主自由地开展的。
1、游戏的空间应进行巧妙布置
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角色游戏,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空间应该进行巧妙布置、合理安排。教师可利用桌椅的摆放来调整教室的空间,科学合理地布置活动场地,如利用旧鞋架作为一个个超市货架;将圆弧形的小桌子摆成图书阅览室。也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游戏兴趣进行全园性的角色游戏环境创设。如把小班装扮为“娃娃家”,中班为公园、大班为超级市场等等。把游戏的资源和游戏的时间集中起来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主题。这同时也起到了混龄游戏的特效。
2、教室环境的布置应与幼儿进行协商
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室环境的布置和安排可以和幼儿进行协商。这样不仅抓住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也在协商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交往意识。因为在探讨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让幼儿对于
(二)合理提供角色游戏的材料
1、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游戏材料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游戏材料。如幼儿进行的是“娃娃家”,那么教师所提供的玩具材料则应该包括:娃娃、炊具、娃娃的衣帽等等;幼儿经营的是超市那么教师就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食品和生活用品等等。这些玩具材料应是形象逼真的。在此也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来提供玩具。尤其是中大班的小朋友,可以提供相似度较低的玩具,以此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把小板凳可以当成为小汽车来驾驶,而若凳子稍长的则可以作为是小火车来行驶。这样提供的逼真程度较低可让幼儿自由发挥,生成更多的游戏种类。而小班的幼儿教师提供的玩具相似度则应该比中大班的幼儿高一些,因为他们无论是想象力还是游戏的组织能力都是比较低的。若提供的游戏玩具相似度较低他们则有可能无法将游戏进行下去。
2、提供更多的半成品
教师可提供更多的半成品(如:橡皮泥、泡沫板)和废旧物品(如:食品包装袋、各种盒子、棉签)让幼儿进行组合加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同样有助于他们协作能力的加强。同时幼儿也可以在这之中找到乐趣和游戏。比如教师提供某一半成品,幼儿则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创意自由发挥把这一半成品改造成自己想要的各种物品。如他们能把橡皮泥捏成麻花、油条、苹果等等物品,他们可以在做这些物品时边做边卖。这样就生成了新的游戏种类。
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和评价
(一)教师是角色游戏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角色游戏需要教师从游戏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度的指导,主要是为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顺利进行角色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而不是把教师自己的意愿或设计意图强加于幼儿。但正是因为角色游戏的自发性大,游戏的内容会出现不够健康的现象,所以教师更应做好角色游戏的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扮演适当的角色与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以游戏情境的需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协调幼儿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也是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班特点来进行的:小班的儿童喜欢玩这种角色游戏但是他们又不能很好的处理好游戏中的种种关系,这时教师就可以主动扮演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比如“娃娃家”中的妈妈。她可以叫娃娃去洗手帕,叫姐姐去买菜,叫爸爸去上班等等。这样就使游戏的内容随之丰富起来,也使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自己的职责。有时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小朋友提出:红红家还缺了一个妈妈谁愿意去当妈妈呀?这样让幼儿自行选择去填补空缺的那个角色。中班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参加游戏,以游戏的口吻去指导游戏。但是这时教师更应以一个促进游戏发展的角度去参与游戏指出游戏中的不足之处。比如看到在玩娃娃家的孩子没有把娃娃的衣服折叠整齐,教师就可以扮演外婆去拜访他们家,指出为什么娃娃的衣服没折叠整齐呢?娃娃就会很积极的接受这一意见,去把衣服折叠好。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一般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因为大班幼儿在这一年龄已经学会了一些“察言观色”,若教师还在游戏中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指导,那么有些小朋友则会特意刻意的去讨好教师。比如教师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访客的身份而与此同时他们家正好还来了其他拜访的小朋友。那么那位扮演妈妈的小朋友则会对教师表现出过分的欢迎和客气而冷落了另外的访客。这样则违背了教师的扮演访客的初衷,本来是想了解一下幼儿之间游戏的进程和幼儿之间的关系。而恰恰是教师的出现使原本进程良好的游戏发生了变化。而且有些幼儿在游戏时不能够忘记教师的身份而不能大胆地进行游戏。总是有所顾忌。这样也阻碍了游戏的进程。 但是并不是说大班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或者根据游戏的具体情况进行“排忧解难”。
(二)教师进行及时评价
对于幼儿在游戏中出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