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酸锂的临床应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碳酸锂的临床应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R581.1, R966, R969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毛亦佳# 贾忠2* 王兴刚2 吴晶3
(1. 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兰州 730000;2. 兰州市肺科医院,兰州 730046;3. 兰州市中医医院,兰州 730050)
摘要 目的:综述碳酸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毒副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碳酸锂的治疗潜能。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介绍了碳酸锂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综述了碳酸锂在治疗精神疾病、甲亢和肿瘤的临床应用以及碳酸锂的毒副作用。结果:碳酸锂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细胞内cAMP和抗菌的药理作用。临床上,碳酸锂单用或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治疗狂躁病、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抑郁症、甲亢。同时,碳酸锂与肿瘤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产生增效降毒的作用,减轻肿瘤患者遗传损伤程度。但碳酸锂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和泌尿系统具有毒副作用。结论:碳酸锂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潜能,应进一步加大临床研究力度,推进锂盐的使用。但锂盐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在使用的同时特别是长期使用的时候,还应注意监测患者血液中锂离子浓度,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碳酸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毒副作用
碳酸锂临床的应用相当偶然。1940年初,氯化锂曾代替氯化钠用于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以降低钠离子的摄入量;后因其毒性作用而于1949年放弃使用。1949年,澳洲医生约翰·凯德(John Cade)在研究躁郁症的成因时估计它与尿酸有关,不过由于尿酸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小,难以进行动物实验,而尿酸锂是最易溶于水的尿酸盐,于是他就用尿酸锂来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接受过尿酸锂的动物都变得十分温驯和安静,攻击行为得到控制。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尿酸锂中的锂离子才是关键所在。由于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锂的作用和临床应用有了较多的了解, 锂的临床应用亦日趋广泛。
锂(lithium)是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单价碱性阳离子,原子量6.941,比重0.53,与钾、钠同族。在世界卫生组织1996 年出版的《微量元素与人体营养健康》中, 由WHO /FAO/IA EA 召集的专家委员会认为:锂为人体非必需微量元素,但是可能有必需功能的元素。在调节生理功能方面作用广泛,涉及精神行为、免疫、内分泌、血液等系统。临床应用通常以碳酸锂为主。
本文通过对近期有关碳酸锂的研究报导进行归纳,分别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三方面阐述了碳酸锂的主要应用和功效。
1 碳酸锂药理作用
1.1神经系统作用
①影响钾、钠离子的三磷酸腺苷酶活性,促使神经元之间细胞膜钠离子转换功能改善,抑制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释放,并促进其再摄取,使突触间隙NE浓度降低,从而产生抗躁狂作用[1,2];②通过调节涉及多通路整合的G蛋白表达而发挥作用;③通过降低海马区突触前后神经信号传递过程中关键物质基础PKC浓度,使之介导效应减弱[3,4]。④排空细胞膜磷脂酰肌醇,抑制细胞内磷酸肌醇(Insp3) 循环形成。碳酸锂的锂离子与神经细胞内电子方向相反,路径相同,锂离子在神经细胞内从正极到负极是一种缓慢的过程,吸收了电子,对神经内细胞电流传导起到缓冲作用。⑤锂盐不同程度的影响即刻基因表达,从而改变基因的转录调节,进而影响靶基因的表达,产生神经递质释放和受体—效应偶联作用。通过以上作用机制,锂成为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 特别是对躁狂和抑郁要双重作用。⑥长期锂治疗有力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免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毒性(Exitotoxicity)。已有证据表明NMDA受体过度兴奋与缺血性脑损害有关,锂可能有用于改善缺血引起的局灶性损害和神经异常[5]。
1.2 细胞保护作用
锂离子的细胞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6-7]:(1)增加细胞保护蛋白的含量如Bcl-2,并降低凋亡前体蛋白Bax和p53的含量;(2)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GSK-3)活性;(3)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K. Pietruczuk[8]等人在淋巴细胞衍生的MOLT-4细胞上发现锂离子具有抗细胞凋亡的活性。在喜树碱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锂显示出双相调节作用。低浓度锂离子(治疗量)具有稳定线粒体膜极化的作用,同时降低细胞内DNA的亚-G1含量比率,当锂浓度达到2mM之上时,可体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的抗凋亡作用。而当锂浓度在10-20 mM时,则会促进细胞凋亡。由此可见,锂离子的细胞保护作用至少是与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和减少DNA损伤有关。
1.3其他作用机制
锂通过降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平,增强外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食品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doc
- 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思考和建议.doc
-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安全性.doc
-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总结.doc
- 食品冷冻冷藏新技术综述..doc
- 食品添加剂考试提纲及详细内容.doc
-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doc
- 食堂卫生安全措施与办法.docx
-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保健食品检验机构.doc
- 食用米醋中总酸量和氨基酸含量(氮)的分析.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