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聊斋志异》英译中文化缺省的补偿.docVIP

关联理论视角下《聊斋志异》英译中文化缺省的补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联理论视角下《聊斋志异》英译中文化缺省的补偿   【摘要】作者在与本族语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造成了文化缺省问题,阻碍着译语读者对原作的理解,译者必须采取合理的翻译策略进行文化补偿。关联理论对文化缺省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在其理论框架下,对古典名著《聊斋志异》英译本中宗教神话、风俗习惯、历史和文学典故等文化因素的处理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有效的补偿策略。   【关键词】文化缺省 关联理论 《聊斋志异》 补偿策略   一、《聊斋志异》及其英译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著名汉学家翟理斯称其充满了中国风情的描写,文辞精炼优美。作为拥有外文翻译语种最多的一部小说,《聊斋》已有170余年的英语译介史,其英译研究理应受到学者的关注。翟理斯译本在英语世界影响广泛,被称为向西方传播的典范和奠基之作,本文以该译本为例,探究如何传译文化信息,再现原作风貌。   二、关联理论与文化缺省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为基础,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推理――明示过程,即发话者将信息意图明确表达出来,受话者根据其行为,结合自身的认知语境,推断出发话者的交际意图。在推理过程中,受话者会寻找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文化缺省是作者在与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享的文化背景信息的省略,属于本族语交际双方预设的情境认同,而译语读者受文化差异的影响难以将语篇内信息与语篇外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无法构建语义连贯。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帮助译语读者弥补文化真空,使其通过最小的推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建立相关关联。   三、关联理论视角下《聊斋志异》英译中的文化补偿   1.文化注解:译者通过显化原语文化的默认值,帮助译语读者构建完整的交际文本,即利用直译或释义加注对难以理解的文化现象进行补充说明。   例一: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莲也。”The old priest said, “For those who cultivate virtue, a lily will grow up even in the fiery pit.” Note: Alluding to a well-known Buddhist miracle, in which...   火中生莲是佛教语,译者对其出处进行了注释:“miracle, in which...”,相传耶输陀罗为证明自己是被悉达多太子指腹成胎,抱儿跳入火坑,火光中顿然莲花涌现,并将他们托住,母子二人安然无恙。西方读者可以根据这一典故来推理“lily”的内涵:即使境遇险恶,也能得到佛的度脱。文中曾孝廉做了场享尽荣华富贵,后因贪腐弄权而获罪被杀,在地府又遭受刑罚的宰相梦,曾醒后求老僧指点。由于自身的认知语境得到扩大,译语读者同样能领悟僧人的话,即欲望和杂念使人身处烦恼的热毒中,但只要修德行仁,也能够得到解脱。   例二:二人曰:“‘期’且不论,‘功’于何有!”   They both rejected, saying, “He would not wear mourning for our mother; shall we do so for his wife?” Note: An wife being an infinitely less important personage than a mother in Chinese.   “期”和“功”是?史?名,在传统丧葬礼仪中,凡长辈如祖父母、伯叔父母等死亡时应穿期服,功服则用于稍疏远的亲属。在文中,曾友于的胞弟仁和义因母亲张氏去世时同父异母的兄弟孝没有为她服丧而心生愤恨,因此当孝死了妻,不肯去奔丧。在封建社会,与仁和义不穿功服吊唁亡嫂相比,孝不为庶母张氏行期服的行为更加不合礼法。由于译语读者不了解中国的丧葬习俗,译者结合具体语境对“期”和“功”进行通俗释义:“wear mourning for our mother” 与 “for his wife”,同时又通过加注对崇母贱妻现象进行说明,使其能够轻松理解小说人物的话语含义。   2.文化置换:在文化缺省密集的语篇中,过多的注解会增加读者的负担,影响阅读的连贯性。译者把原作中的文化意象替换成了译语文化中的熟悉事物,从而提高读者的接受度。   例三:“卿,我鲍叔也。”   “You shall play Pythias to my Damon.”   管鲍之交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常被用来形容朋友间深厚的友谊。西方读者由于不具备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无法结合自身的认知语境,推导出原文的隐含义,因此,译者用希腊罗马神话中一对名叫Pythias和Damon的莫逆之交,来替代这一意象,便于读者对“我鲍叔”进行迅速地语义解码:我的知己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