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经济学 第三章_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的含义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
垄断竞争市场与差异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
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双寡头市场——古诺模型
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
;
1、产业
产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即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
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可将产业理解为按照国际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的集合。;2、产业内贸易
从统计的角度讲,产业内贸易就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即按国际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同时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和出口项目中。
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 同一产业内同类产品的交换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
既有资本密集型,也有劳动密集型,既有高技术,也有标准技术。
- 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
在生产上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1、衡量指标:
-产业内贸易指数(B)
B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B值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B值越接近0,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2、该指标的缺陷:
-当产业的范围或同类产品有不同的界定时,得出的B值也会不同。界定的范围越大,B值越高,原因在于对一个产业定义的范围越大,一国出口和进口这一范围内差别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
-使用这一指数时应当谨慎。;1、研究重点: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
主要制约因素
2、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研究的假设前提:
-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 规模经济的存在
研究角度
-供给角度:产品差异论、规模报酬递增论
-需求角度:偏好相似论;一、差异产品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1)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同类产品的异质性。
2)产品的差异性包括:
水平差异指的是同类产品由于规格、款式、颜色等形成的差异;
垂直差异则是由商品质量不同而引起的,通常直接表现为商品价格水平的高低。;;4)影响产业内贸易程度高低的因素:
人均收入水平:在人均收入水平较高时,消费者需求更倾向于异质性产品。因此当国家之间的人均收入在较高层次上呈现均等化时,国家之间的需求结构趋近,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也就变大。
市场规模
贸易壁垒
语言和文化差异
是否同属于一个关税同盟或拥有共同的边界
垂直差异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时更有意义。;技术差距论(波斯纳1961年)
时滞:需求时滞
模仿时滞(反应时滞 + 掌握时滞)
;;模仿时滞:技术差距产生到技术差距引起的国际贸易终止的时间差距。
反应时滞:从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模仿国开始模仿其技术,生产这种新产品的时间间隔。
需求时滞:从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模仿国开始进口这种新产品的时间间隔。
掌握时滞:模仿国开始生产创新国创新的产品,到生产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并开始出口这种新产品的时间间隔。;当代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
1950s—1960s:40—50%
1970s—1980s:60—70%
1990s: 90%(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
1993年以来:
美国工业增长中,45%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
美国GDP增长中,27%由高新技术产业贡献。;PLC: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代表人物:弗农,威尔斯(Wells)
基本内容:
将市场营销领域内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 ;进入阶段;诞生;3、国家间比较优势转移的四个阶段:
1)创新国新产品出口垄断时期 :
新产品是科技知识密集型;
比较优势—先进的科学知识,大量的研究经费
2)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模仿时期:
产品为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
比较优势—设备,先进的劳动技能
3)其他发达国家产品具有竞争力,向其余国家出口时期
比较优势—资本和技能
4)创新国开始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一产品的时期:
产品为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劳动力 ;;;1960s,美国施乐率先开发,最初卖给美国公司,后来出口到日本、西欧发达国。
随着日欧市场扩大,施乐在日本(富士—施乐)、英国(兰克—施乐)通过合资进行生产,建立生产基地;
施乐复印机生产工艺专利到期,外国竞争对手打入该市场——日本佳能、意大利好利获得公司(Olivetti),美国出口下降;
美国成本高于国外,美国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