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蔡琰《悲愤诗》的女性文学特色
摘要:蔡琰的《悲愤诗》是我国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切入其悲惨遭遇的叙写,使其作品以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典范。它首次用第一人次的口吻,以女性心理、女性视角为基点,感受、观察、叙述亲身经历的社会动乱和悲苦遭遇,以及战争中女性群体的非人处境;首次以女性的眼光看待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首次从母亲的角度展现特定环境下的母爱;首次从女性的角度展示再婚女性复杂的内心体验。《悲愤诗》从多方面深化了古代女性诗歌的主题,展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蔡琰;《悲愤诗》;女性心理;女性视角
“三曹七子一蔡”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当之无愧的,其中“一蔡”就是指著名女作家蔡琰。她凭借苍凉悲壮、独树一帜的五言《悲愤诗》开中国文学史上文人长篇叙事诗的先河,首次以女性心理和视角为基点,感受、观察、叙述亲身经历的事件,给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出新领域,开始了对女性心理体验的关注和描写。《悲愤诗》所具备的文学价值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蔡琰,字文姬,陈留人,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之女。由于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蔡琰“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知书达礼,是中国古代知识女性的典范。由于身逢东汉末年的乱世,蔡琰的一生坎坷多舛,命运悲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蔡琰一生都在颠沛流离,她在悲苦的遭遇中经受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煎熬。蔡琰初嫁河东卫仲道,仲道亡而无子,归宁于蔡家。“兴平中,天下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蔡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以金璧赎之,而重嫁董祀。”五言《悲愤诗》就是蔡琰回归中原后所写。
《悲愤诗》是我国文人创作的第一首五言长篇叙事诗,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感人肺腑的悲剧气氛。这首诗歌也是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作,作品从女性的视角真切而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战乱年代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下层民众在战乱中遭受的磨难。全诗洋溢着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抒情笔调,首次从女性心理和女性视角出发,细腻生动地再现亲身经历的社会变故和不幸遭遇。其诗与“建安”时期许多悲情诗歌一样,是“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产物,它从女性独特的视角再现了东汉末年的社会动乱,比当时反映战乱题材的作品更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就表现下层民众在战乱中的凄凉生活而言,曹操、曹植和王粲等人的诗歌往往是以一个旁观者、凭吊者或者普通男性的认知角度去描绘的,毕竟对下层民众,尤其是女性在战乱中经历的苦难感受不是很真切,因此表现出来也就没有那么细腻深刻。下层民众在战乱中遭受的灵与肉的创伤是骇人听闻的,而女性所受的伤害尤为胜之。《悲愤诗》对这种伤害描写的真切,是曹操等人望尘莫及的。沈德??在《古诗源》中评价:“《悲愤诗》激昂酸楚,读去如惊蓬坐振,沙砾自飞,在东汉人中,力量最大。”蔡琰因为东汉末年的战乱,由一个过着安定生活的知识女性沦为被任意践踏的难民,生活的反差更激起她一腔悲愤之情,便通过诗歌宣泄出来: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诗歌对于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予以史诗般的描述,对其野蛮和血腥给予了深刻的披露。由于作者亲历这场历史动乱,是受害者,因此作品内容的真切性和思想的深刻性都是“力量最强大的”,“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的惨绝人寰,“马边悬男头”的血腥,“马后载妇女”的悲惨,都描写得真实而深刻,极具感染力。作品显示出作者以一个知识女性的敏感对这场残暴战乱的心理体验格外深刻,发出了愤怒的呼号: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体现了作者对董卓等战乱分子的愤慨和不满,诘问他们给下层民众尤其是女性群体带来的无尽的伤害。作品对战争的描写入骨三分,真切感人。“马后载妇女”的可怜地位,“毒痛参并下”的肉体痛楚,“欲死不能得”的精神折磨,将女性群体的悲惨命运写得淋漓尽致。
描写战乱中的女性群体的作品自古有之从《诗经?卫风?伯兮》到《焦仲卿妻》,这些作品或从战争侧面入笔,或从战争带来的社会问题写女性,或写女性的被侮辱与反抗,大多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展现。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没有从女性自身的体验出发,更没有透过女性的眼光来看待战争和战争带来的无尽伤害。这种创作情形一直持续到建安时期。曹操等人也致力于这一题材的创作,“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的刻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