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待翩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破茧成蝶待翩飞   长沙市天心区第一中学(下称“天心一中”)始建于1921年,原名“大麓中学”,是长沙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   走进学校,操场旁一栋大楼正在施工,校长周景礼介绍:“这栋楼建成后将用于科技创新教学,学校将配置实验器材、制作工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作为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学校,天心一中已在创新教育领域耕耘了三十余载。经历了兴起和短暂停滞后,学校的创新教育破茧成蝶,正待翩飞。   创新教育结硕果   作为湖南省首批开展创新教育的学校之一,天心一中名头响亮,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实验基地、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等。   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成果数不胜数。到目前为止,学生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超400项,其中国际奖19项,国家级奖107项,已获得的专利多达89项。天心一中的科教楼里,有一间房被专门用来摆放各类奖牌、奖杯,还有两间房被用来展示学生的创新作品。   “易更换拉链头”“色盲辨色眼镜”“光导方型精准钻孔机”“驾培脚部行为习惯养成辅助训练装置”等作品都曾在赛场上力克劲敌,斩获大奖。在前不久结束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学生王敦格发明的“路面粘滞物清除车”就荣获金奖。   创新思路菲寻常   天心一中在创新教育上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源于其与众不同的创新思路。   创新首先体现在教室的命名上。学校科教楼内遍布着诸如“启超活动室”“衍钧展示室”“铸寰实验室”等用名人命名的教室。   对于这些别具一格的名字,学校创新教育带头人王微老师解释道:“梁启超、黄衍钧、雷铸寰等都是历史上对天心一中有过贡献的名人。学生看到这些名字,都会问‘他是谁’,在激发求知欲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名人背后的故事,继而以前辈为榜样,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创新教育课堂也不会墨守成规。学生周?t民就曾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防雨水挂锁”带进课堂里,并变身“小老师”,用幻灯片演示了其创作历程,分享了自己的发明心得以及在赛场上发生的趣事。他的故事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也激发了大家的灵感。这种课堂模式一改老师讲、学生听的流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仅是特色课程,天心一中的??新理念已经渗入各个学科。2016年10月26日,“长沙市周建中地理名师工作室”在天心一中正式启动。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周建中老师有很多心得:“创新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沿用老套路。譬如,讲述‘长江’这个单元时,大多数的老师会以《长江之歌》切入,而我在上这节课时,会先播放一段‘长江保护第一人’杨欣的纪录片,截取其中的部分画面,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长江的地质地貌。”   “创新的理念根植于每个人心中,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管理上,都有迹可循。”副校长张胜军表示,根据学生的需求,学校在高一年级就增设了二十几门校本课程,在选拔校本课程教师的过程中,更以开放的心态,不拘一格地录取人才。   比如,学校曾邀请《演讲与口才》杂志社的编辑为学生上演讲课,邀请摄影专家为学生教授摄影技巧。一名在学校管理园艺的工人对兰花栽培颇有心得,在他的主动请缨下,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园艺课。   人才引进不停息   创新教育的打造离不开名师团队的建设。   长沙市教科院科技与创新教育教研员谭迪熬是天心一中创新教育的拓荒者。20世纪80年代,由于学校位置偏僻,生源较差,为摆脱困境,学校领导决定将“创新教育”作为突破口。1987年,学校从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引进了富有创新思维的谭迪熬老师,谭老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小创造、小发明”活动,并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青少年发明学校”。由于谭老师卓有成效的工作,天心一中的创新教育在省内外声名鹊起。   之后,戴健如和朱昌球两位教师接过谭老师的接力棒,继续在天心一中的创新教育这片热土上耕耘。除了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外,他们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摸索,提出多种创造性理论,让学生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虽然前面两代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创新教育的成绩并不与升学挂钩,很难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再加上团队建设较为困难等,科技创新教育甚至一度被称为“孤独的创业”。在前辈们相继离开后,天心一中的创新教育陷入沉寂。   但创新名校的名片不能丢。在谭迪熬的推荐下,学校引进了湖南省十佳科技教师、永州市机器人教育总教练王微。王老师的到来打破了之前的沉寂,在他的精心指导下,短短一年内,很多学生拥有了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并有多名学生在省级、国家级赛事上赢得大奖。   如今,天心一中的创新教育在守正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对此,周景礼对学校的未来信心满满,直言在其任内将带领师生在重圆名校梦想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