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城镇化课题二结题报告格式修改-出版稿.doc

工程院城镇化课题二结题报告格式修改-出版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 密级:公开 编号:2012-ZD-8-2 城镇化发展空间规划与合理布局研究报告 “城镇化发展空间规划与合理布局研究”项目组 二〇一三年十月 目 录 摘 要 i 第一章 城镇化基本特征与认识 1 一、城镇化发展总体特征 1 二、城镇化空间格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7 第二章 城镇化发展趋势判断 13 一、城镇化空间格局优化的影响因素 13 (一)人口增长与流动 13 (二)经济产业发展 19 (三)交通设施建设 28 二、城镇化速度与规模判断 33 三、城镇化空间发展态势 35 第三章 城镇化总体空间战略布局 48 一、城镇化空间优化的思路 48 二、城镇化总体空间布局 49 第四章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策略 60 一、大城市与特大城市 60 二、中小城市 62 三、小城镇 63 第五章 城镇化空间分类发展指引 66 一、重点推进地区 66 (一)五大核心城镇群地区 67 (二)其他城镇化重点地区 68 二、一般类型地区 69 (一)一般农业地区 69 (二)特色农、林、牧业地区 70 (三)资源型地区 71 (四)旅游型地区 72 三、特殊类型地区 73 (一)革命老区 73 (二)少数民族地区 74 (三)边疆地区 75 (四)贫困地区 76 (五)生态安全与敏感地区 77 (六)地质灾害易发地区 78 (七)矿产资源枯竭城市 79 第六章 城镇化空间分区优化策略 80 一、华北地区 81 二、长三角地区 82 三、两广和海南地区 84 四、西南地区 85 五、东北地区 86 六、中部地区 87 七、西北地区 88 八、山东 89 九、海峡西岸地区 90 十、新疆 91 第七章 推进城镇化空间优化的政策建议 93 摘 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城镇化率已达51.27%,城镇人口约6.9亿。中国正在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转变为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基本持平的城市型国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城镇化显示出了8个方面的总体特征。一是中国城镇化的主体是数量巨大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流动。二是中国的城镇化是资源约束下的城镇化。农村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短缺是中国城镇化推进的基本条件。三是中国的城镇化是外源和内生双重动力推动下的城镇化。四是中国的城镇化推进表现为梯度开发和分层推进两种方式。从沿海聚集到全面推进的梯度开发,从中心城市率先发展到中心与外围联动协调,中国城镇化的空间发展遵循着区域之间和城市层级间的传导机制。五是地域多元、文化多样、国土辽阔决定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化特征。六是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引领国家发展,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核心城市和城镇群,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性节点和重点地区。七是中国的城镇化道路要以社会公平正义目标为前提。八是转变城镇发展模式,是中国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我国城镇化在起点较低的情况下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城镇发展模式比较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大城市“城市病”突显,城市运行成本增加;县城和小城镇公共服务能力不足,设施建设滞后,人口集聚能力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明显,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等若干重大问题。 未来10年 通过对我国现状城镇发展特征和未来发展态势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未来5-10年城镇化发展速度将趋于减缓,基本国情决定了2030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将保持在65%左右。通过对现有农民工转化数量分析,对全国新出生人口和新进入劳动年龄的农村人口数量分析,对农业劳动力继续向非农产业转移数量分析,测算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相当于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升0.9个百分点;2033年前后城镇化率将达到65%,相当于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升0.4个百分点左右。 从空间发展来看,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五个方面的态势。一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加速发展,中国区域间城镇化差距趋于缩小。二是大城市、县城和小城镇“两端集聚”态势明显,县城和小城镇规模位序快速变动。三是县级单元产业与人口集聚能力增强,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层级。四是城镇群引领下我国经济与人口聚集的区域化格局正在强化。五是省域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态势显著,都市区成为各省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地区。 通过上述分析,确定城镇化空间优化的思路为:按照公平共享、集约高效、统筹规划、特色发展的原则,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探索积极稳妥、集约节约、特色多样、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构建“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双重动力并驱、国家行动和地方动员双重模式并存、城市地区与城乡统筹双重路径并

文档评论(0)

____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