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醴陵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刘磊 张念渝 张超 朱彩慧 曾亚 吕芬 曾惠军
引言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陶瓷产业是醴陵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是该市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为摘掉陶瓷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全面削减排污总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善了环境质量,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决定赴株洲醴陵市对当地陶瓷业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调研,思考出一条适合长株潭城市群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的道路。
调查方法及行程安排
2008年7月13日至21日,我们调查小组以走访、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湖南省醴陵市政府部门、企业、工厂等进行了调查:
7月13日,抵达醴陵市,并进行分工安排
7月14日,上午走访发展和改革局,下午走访环境保护局
7月15日至16日,走访当地知名瓷器工厂
7月17日,上午走访财政局,下午走访企业发展促进局
7月18日,上午走访经济贸易局,下午走访统计局
7月19日至20日,走访当地瓷器企业及工厂
7月21日,回到长沙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
三、陶瓷生产过程及节能减排环保技术的推广
一.陶瓷生产简易流程:
1.原料 采矿→初级破碎→中级破碎→雷蒙粉碎→装袋出厂
2.原料精制 配料(釉料)→球磨→过筛除铁(三次)
3.成型 配料(泥料)→搅拌→过筛除铁→榨泥→真空练泥→陈腐→真空练泥→压坯→干燥→脱模→干燥→磨坯→补水→施内釉→施外釉→取釉(挖底)→扫灰检验
4.窑具生产工艺
5.烧成 装匣→进窑(装窑车)→烧炼→出窑(拣瓷)
6.装饰 选瓷→彩绘装饰→烤花→选瓷→包装进仓
陶瓷生产过程的特点: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隧道窑虽然是连续生产,但其速度尚不能与成型工艺的流水作业线相配合,需要做存坯、装坯和装窑等一系列烧成准备工作。工艺陈设瓷的生产更是带有浓厚的手工作坊式色彩,缺少工业化生产的规模与条件。因此进行工艺革新,实现连续化生产,对于提高陶瓷工业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陶瓷工业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的习惯观念认为,技术不是这个行业的主要因素,因而忽略了对其的改造,再加上国家资金有限,陶瓷工业技术装备长期处于落后状况,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低,大部分机械设备只相当于先进制瓷国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有的甚至处于二三十年代水平;彩绘、检验、包装等工序还依靠手工操作。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至成品出产时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包括基本作业时间、多余时间和无效时间。陶瓷生产的周期较长,从矿山采掘、原料处理、产品成型、锻烧到销售,工序多,过程长,但在陶瓷生产周期中,真正利用的基本作业时间所占的比重是不大的,一般在30%至40%左右,时间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减少或消除作业中的多余和无效时间,提高基本作业时间的比重,是陶瓷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于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开发新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缩短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等消耗量大。石膏模型是采用可塑法或泥浆法成型坯件的重要辅助材料,其强度较低,耐热性差,使用寿命较短,在陶瓷企业中消耗量很大。由于废石膏的利用尚未得到满意解决,给厂区环境带来了影响。匣钵是陶瓷制品在烧成工艺中作为承烧物的耐火材料制品,匣钵的使用次数一般在10至15次,匣钵质量的低劣往往造成制品变形、落渣、火刺等一系列缺陷,因此,如何提高石膏模和匣钵的质量、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和解决废石膏模和匣钵的利用问题,是值得陶瓷企业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陶瓷生产过程中,坯体瓷化、釉层玻化需在1000℃左右的高温条件下进行,日用陶瓷和电工陶瓷的烧成更需要在1300℃以上,加上各种机械和电器也需要消耗能源来获得动力.因此,陶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