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怒江水电开发引发环保与发展争议 - 工程设计
让怒江人感到更为困惑的是,尽管这里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又是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怒江干流水量丰沛而稳定、河道落差大,进行水电开发具有地形地质条件好、移民少等优势。
但怒江河谷正是沿着怒江大断裂带发育的,高坝大库建成蓄水以后,在这种断裂活动本来就很强烈的地区,更易诱发地震。
2008年国家公务员的试卷上,“怒江建水电站的争议”成了申论的重要试题。自2003年起,怒江水电开发已经争论了4年有余,成了环保与发展争议的标志。
不过,怒江地方政府不愿意继续停留在无果的争论上,贫困给他们的压力已经超过了环保的压力。
2007年12月27日,云南怒江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参加的“江河十年行”采访团巧遇怒江州州长侯新华。侯新华表示,怒江州将坚定不移地建设“国家级水电基地”,实施“矿电经济强州”战略。
今年年初,针对外界对怒江水电开发的质疑,侯新华公开表示:“怒江人民有着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已经初步具备了改变家乡面貌的能力,我们拥有建设新农村的权利。”
《第一财经日报》在怒江沿岸采访时注意到,在脱贫与环保间摇摆多年的怒江水电开发,正试图冲破种种困扰,强势前行。
欠开发的贫困西南边陲的怒江大峡谷,冒着随时有滚石下坠的危险,沿着狭窄的山路一直往北走,就到了一个小山村。村头是一所小学,一所只有6名学生和1名老师的学校。
孩子们都很穷,身上衣衫单薄;4个孩子穿着破旧的拖鞋,2个孩子甚至连拖鞋都没有,赤着脚。
他们喜欢站在教室的墙根处晒太阳,接受一点太阳的温暖。
怒江州州委书记解毅称,全州1170所学校中,一个老师一个学校的就占了一半。“九五期间,全州贫困人口有22万,到了十五末期贫困人口有27.53万,而且还在增加。”解毅称。
按照国家最新的贫困线标准,怒江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882元的贫困人口还有27.53万人,低于637元的未解决温饱的人口还有13.38万人,分别占全州农业人口的60%和33%.全州有12.7万人需要易地安置,有4.5万特困户居住在茅草房内,占全州农户总数的47%.全州4县(泸水、兰坪、福贡、贡山)无一例外地戴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
说到贫困的原因,怒江州政府给记者提供的材料将其归纳为两点:
首先是自然原因。沿着怒江前行,记者发现,由于两岸山势陡峭,当地百姓不得不在悬崖绝壁上生产和生活。“家在这边住,田地在江那边,过溜索去种地,然后又背回来。”解毅介绍说,全州粮食平均亩产才101公斤。
更可怕的是,陡坡耕作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据怒江州统计,目前全州1500米海拔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全州水土流失面积达3933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6.75%.地质灾害隐患处达600多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且愈演愈烈。
据说,一位领导到怒江了解情况时,曾感叹道:“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靠农耕和生态掠夺,怒江的人和自然都会越来越贫困。
其次是政策原因。保护区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近60%.“有树不能砍、有山不能动、有水不能用”,怒江人民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依靠。而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据统计,建州50年间,国家对怒江的投资累积9.7亿元,仅够发工资,造成缺路、缺电、缺水、缺医少药,老百姓缺少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如果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至少需要500亿元的投资。”侯新华说。
守着“金饭碗”的痛楚让怒江人感到更为困惑的是,尽管这里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又是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世界级的水资源。水资源占云南省总量的47%,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达4200万千瓦,为全国六大水电基地之一。仅在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装机容量就可达成2132万千瓦。
除此之外,怒江还拥有世界级的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的有锌、铅、锡、金、钨等28种矿产,294个矿床(点),仅兰坪金顶凤凰山3.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蕴藏着铅锌矿1432万金属吨,占云南省铅锌矿总储量的68.5%,潜在经济价值高达1000亿元以上,是我国目前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世界特大铅锌矿床之一。
怒江人“金饭碗”上的另一颗明珠则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怒江州地处“三江并流”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腹地,并戴着“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两顶桂冠,自然景观奇特壮丽,生物资源多样。
张何仁是云南怒江电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他认为,怒江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就是水电和矿产。“怒江需要发展,最根本的出路就是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两大优势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