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河南农业教育分析研究(1902-1919)--_--以蚕桑学堂(校)为例.pdf

清末民初河南农业教育分析研究(1902-1919)--_--以蚕桑学堂(校)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由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太平天国革命教育的推行和洋务 运动提倡新教育的影响,清朝各地改革教育的呼声甚高,然而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教 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学校教育制度,各地陆续将一部分书院改办为新式学堂,同时外国传 教士也开始在各地设立教会学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省城开封奉命设立河南大 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廷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是中国 正式推行的现代教育的第一个学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下令废除科举制度 以广兴学堂,中国教育到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年,河南提学使发布《劝谕兴学 告示》,督促地方官府兴办学堂,从此河南的各级各类新式学堂有了较快的发展,光绪 所。新式学堂的兴起,标志着封建教育制度开始瓦解,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为河南近 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后,制定了新的学制系统和各类学校的课程标准,学堂改 称学校,建立了资产阶级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1919年北京爆发反帝反 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河南省教育界闻风响应,师生罢课游行,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不少学校传播先进思想,提倡民主、科学,有力的推动了全省教育改革的实践。 本文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为研究上限,以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为研究下限。文章主要从清末民初我国发展农业教育的背景入手,分析 发展农业教育的各种条件及河南省发展农业教育的优势和条件;通过介绍“壬寅一癸卯” 学制体系下的农业教育系统,来总结在这一学制体系下河南省甲种蚕桑学堂和乙种蚕桑 学堂及其他蚕桑教育形式的发展概况;通过介绍“壬子一癸丑”学制下的农业教育系统, 来总结在这一学制体系下河南省甲种蚕桑学校和乙种蚕桑学校及其他蚕桑教育形式的 发展概况。通过对两种学制系统下河南蚕桑学校发展概况的研究,我们总结出清末民初 河南蚕桑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和对近代及现代社会造成的影响,从而为研究河南农村的社 会经济状况和农业教育的近代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清末民初,农业教育,蚕桑学校 ABSTRACT The Warin1 the Opium 840,as national Revolution deepeningcrisis,the educationand Taiping WesternizationMovement neweducation reform advocating influence,the educationaround QingDynasty the locatedinthe highvoice,however,is hinterlandoftheCentralPlainsof followedthe Henan,basically old of system announced education.Twenty—fouryearsGuangxu(1898),the Qingemperor reforms,Henan to a semi-feudaland semi—colonialnatureoftheschool beganappear education afteranother

文档评论(0)

xjphm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