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8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158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391-01
【关键词】非发酵菌耐药性 药敏试验
非发酵菌是指一群不发酵葡萄糖,需氧或兼性厌氧的无芽胞革兰阴性杆菌,大多数是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非发酵菌引起的感染或院内感染日益增多,并且呈多重耐药现象。现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各种细菌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158例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1.2 细菌培养及鉴定各类标本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分离培养。用API 20 NE 作菌株鉴定。
1.3 药敏试验用K-B琼脂扩散法操作,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8年标准判定结果[2]。
1.4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临床检验中心。
结果
2.1 菌种分布表中显示非发酵菌中分离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讨论
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共708株,其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58株,占22.3%。非发酵菌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率为高,分别为57.6%、19.6%、10.8%。统计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引起感染及医院感染的主要非发酵菌,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3][4]。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化疗与放疗、激素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机体正常菌群受抑制;(2)气管内插管、呼吸机的使用、中心静脉插管、手术创伤、导管等渗入性诊疗操作可使机体黏膜屏障受损;(3)原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恶性肿瘤、血液病及老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5]。
从表2结果显示,非发酵菌中分离率最高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14.2-83.5,其中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抗生素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与铜绿假单胞菌相似,为16.1-83.9,其中耐药率较低的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为23.5-94.1,且大多数抗生素呈较高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
非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以及使用抗菌药物后又发生获得性耐药是非发酵菌耐药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膜具有低渗透性、对多种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天然耐药,尤其对β-内酰胺酶类、氨基甙类的耐药性,可能与其细菌壁的脂多糖结构改变有关。
综上所述,为避免非发酵菌株造成严重的院内感染,医院要加强病房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临床医生要重视病原学的检测及耐药性的监测,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菌素,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452-471
[2]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Approved Standard M 100-S17.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2008.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3] 严碧琼.高英鸿.冯汉斌,等,321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报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97-98
[4] 李家泰,李来云,刘慧敏,等,2002-2003年中国革兰阴性细菌的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9-29
[5] 王辉,陈民钧,1994-2001年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糖细菌耐药变迁[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1147-1149
作者单位:311241 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