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 遥感的概念 遥感的特点 遥感分类 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发展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遥感的概念 遥感一词来自英文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 广义的概念: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的概念:通过传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遥感的特点 光谱特性 空间特性:宏观性强 逼真:有立体感,立体效应好 时相特性:多时相、全天候、多光谱、多平台、多手段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经济效益高 局限性 美国:Lndsat-8:10个波段+全色 中国:环境卫星(HJ):8个波段 ASTER:14个波段 中巴卫星(cbers):11个波段 modis:36个波段 高分1-2号:4个波段+全色 quickbird:4个波段+全色 worldview:8个波段+全色 法国:spot-6:4个波段+全色 geoeye:4个波段+全色 多时相性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遥感的分类 按工作平台分:地面、航空、航天 按电磁波工作波段: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 按传感器分:主动、被动。 按数据获取方式:成像、非成像 按波段宽度和连续性:宽波段(常规)、高光谱 按应用领域:环境、城市、农业、林业、海洋、地质、气象、军事、考古等 遥 感 平 台 3CCD摄像机 高光谱信息采集 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地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 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 遥感技术系统 地面卫星接收站 遥感图像处理 遥感发展简史 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 1960年提出,1961年正式通过。 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608---1838年) 1608年,汉斯*李波尔赛制造了世界第一架望远镜,1609年制作了伽利略望远镜,放大倍数3倍。 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839---1857年) 对探测目标的记录与成像始于摄影技术的发展,并与望远镜相结合发展为远距离摄影 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1858---1956年) 1858年,陶纳乔用气球拍摄了法国巴黎的“鸟瞰”图。 1860年,布莱克乘气球升空至630m,成功拍摄了美国波士顿的照片。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 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 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 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 1930年,美国开始全国航空摄影测量。 1937年,出现了彩色航空像片。 4.航天遥感阶段(1957---)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70年代美国的陆地卫星 法国的Spot卫星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中国,印度,巴西等。 据美国忧思科学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截至2009年1月21日的统计,目前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人造卫星为905颗,其中美国443颗、俄罗斯91颗、中国54颗。最为拥挤的地球同步轨道(高度35860公里,赤道上空,倾角为0)上的卫星为366颗。 第一张航空像片 热气球拍摄照片 第一张卫星影像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 中国遥感事业的发展,经历了 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航空摄影,70年代腾冲遥感实验获得巨大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试验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90年代初 实用化和产业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 快速发展期(“白银时代”):21世纪后 三个卫星发射场:西昌发射场(从西往东);太原发射场(从北往南);九泉发射场(往东南) 中国已加入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并将在2020年前发射100多颗卫星。 遥感年:2010年: 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顺利升空 “天绘一号”发射成功 “遥感卫星九号、十号、十一号”在短短6个月内连继发射 “星载超光谱成像仪”研制成功 历经27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