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禽流感病毒及抗病毒新药探究进展.docVIP

H5N1禽流感病毒及抗病毒新药探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H5N1禽流感病毒及抗病毒新药探究进展

H5N1禽流感病毒及抗病毒新药探究进展摘要: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引起鸟禽类烈性传染病的病毒。1997年发现AIV跨越物种障碍使人感染。H5N1是有强致病力的禽流感病毒,感染H5N1的患者死亡率高。本文综述了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抗H5N1禽流感病毒新药的进展,包括:神经氨酸苷酶新抑制剂及核酸基的抗禽流感病毒新药――免疫调节双链核糖核酸聚ICLC脂质体和反义寡核苷酸。 关键词:H5N1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抗禽流感病毒新药;聚ICLC脂质体;反义寡核苷酸 中图分类号:R97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8)09-0058-04 Progress on 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 and New Antiviral Drugs CHEN Zhi-zhong (School of Pharmac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The 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 is a strong virus infection in birds. In1997, it was found that AIV could infect human beings over the species barrier. H5N1 is a virus with strong pathogenicity, so the people infected by H5N1 show a high death rate. In this article, the progress on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AIV and new anti-H5N1 drugs is reviewed, including a new neuraminidase inhibitor and a nucleic acid-based anti-avian influenza virus drug―immunomodulating liposome-encapsulated dsRNA poly ICLC and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Key words: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 pathogenic mechanism; new anti-avian influenza virus drug; liposome-encapsulated poly ICLC;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初在亚洲重新爆发的H5N1禽流感经各国政府的严防和控制基本扑灭。2006年底和2007年初东南亚又出现疫情,并发现人感染了禽流感。据报道,韩国的一名农场工人感染了禽流感。2007年印度尼西亚4例死于禽流感,从而印尼因禽流感死亡61人。2007年1月初我国报道了6个月来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3月28日我国卫生部通报该病例于3月27日晚死亡。2007年12月江苏省卫生厅通报,经卫生部确诊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2月2日死亡,患者无与病死家禽接触史。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世界有268例感染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160例死亡。科学家们担心,H5N1 AIV可能发生变异,并在人际传播,一旦爆发可能造成大范围感染或死亡。因此,对H5N1 AIV及抗病毒新药的研究是当前科学家和医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1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研究的新发展 AIV由两种不同糖蛋白构成其结构的外层。一种为血凝素(hemagglutinin,H或HA),另一种为神经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N或NA)。HA有15个亚型,NA有9个亚型,HA与NA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AIV,笔者曾作介绍[1]。 AIV的致病机制一般先由病毒表面的HA介导病毒粒子与宿主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唾液寡聚糖结合,然后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宿主细胞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新的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AIV的NA具有唾液酶活性,可促进新形成的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1]。图1为瑞典著名科技摄影师伦纳特?尼尔松拍摄的照片(原载于瑞典《每日新闻报》),图中显示一串子球状H5N1病毒正在攻击和破坏细胞。 流感病毒复制循环:病毒粒子从隐蔽到HA与神经氨糖酸(neuraminic acid)结合(binding),通过内吞作用(internalisation)进入宿主细胞,然后脱壳(uncoa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