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低保老人12年救助50多名流浪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旬低保老人12年救助50多名流浪者

七旬低保老人12年救助50多名流浪者冀中能源峰峰集团薛村矿生活区文化广场年逾七旬的老大妈梁红霞,就是这样的一个有着博爱之心的老人。12年来,老人凭借微薄收入,先后救助了五十多名流浪者,为他们送去一碗热粥、一双袜子、一件旧衣服;并为他们四处找家,使流浪者不再流浪。向善的梁红霞被当地居民称作“雷锋妈妈”。 儿子改名坤恩就是不忘感恩 梁红霞是个命运多舛的女人。她中年丧夫,晚年儿子精神失常。梁红霞的儿子郭卫东原在峰峰矿区彭城耐火厂上班,1992年3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儿媳妇撇下孙女另寻他路。于是这老少两人,加上—个病人,三人相依为命,几乎没有一点收入。正当梁红霞为生活犯愁时,患了精神疾病的儿子却在1999年2月19日突然失踪!看着儿子摔碎的锅碗瓢盆、门口砍倒的碗口粗的树,梁红霞心如刀绞。 苦苦找寻了9个月后,几近绝望的梁红霞于11月15日接到北京大兴区一位叫高坤的好心人的电话。高坤说,你的儿子在大兴流浪,露宿街头。得知儿子的消息,梁红霞和外甥带着2000元钱赶到了大兴,儿子郭卫东却又不知去向。好心人高坤一边安慰梁红霞,一边向当地警方求助,最终在一个墙角找到了蜷缩在墙根的儿子。儿子找到了,梁红霞的心里充满感激,她把兜里所有的钱都翻了出来要感谢帮助她找儿子的好心人,可是谁也不要。高坤说:“儿子找到就好,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搁谁也会这样做的。”梁红霞默默地牢记着这一切。回到家后,她把儿子的名字改成坤恩。她说:“这样做,就是时刻不忘感恩。” 为了解决梁红霞生活困难问题,薛村矿给她安排了管理文化广场的工作,每月300元工资。还为她申办了低保,为上小学的孙女免去全部书费和学费。文化广场不大,却是薛村矿文化活动的中心,石凳石桌、篮球场、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其实,这个广场原本没有管理员,矿上为了照顾俺,才专门设立了这个岗位。”梁红霞说,“自那以后,我也算是上了班,有了固定收入。” 2011年中秋节前—天,梁红霞到矿上办事儿,遇到矿长安建华,安矿长问她有啥事?她支支吾吾说:“不愿给领导添麻烦。”在安矿长的耐心询问下,梁红霞才开口说:“家里想要一个旧床。”安矿长当即打电话做了安排,临走时,还悄悄塞给梁红霞1000元钱。第二天,安矿长安排人冒雨将两张新床送到梁红霞家。梁红霞告诉记者:“后来我才得知,安矿长给我的1000元是他自己的工资。他们都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啊!”薛村矿把梁红霞作为帮扶重点,专题研究救助方案。矿上为她的儿子看病就医专门办理了“阳光病房”。 梁红霞说:“这两年,我们全家得到矿上的救助,怎么也有几万元。”她的孙女考上职高,家里没钱,2011年12月29日,矿工会的马玉花、邻居毛翰英到她家,二话没说,分别拿来了1000元和500元助学。许许多多的好心人撑起了一片真爱的天空,使梁红霞家—连串的生活困难得到了解决。“好心人的帮助让我看到了生活的曙光,感受到了人间温暖。”梁红霞暗暗发誓,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梁红霞开始了向善之举:“报恩。” 对流浪小哑巴,她酷似亲娘 2010年8月,薛村矿文化广场来了个流浪者,二十多岁,精神失常。看着这个小哑巴,梁红霞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一阵心酸:“我来管他吃饭,帮他寻家;如果找不到,我就一直照顾他!”一日三餐为小哑巴送饭,是梁红霞每天的必修课。为他理发、洗衣,拿来儿子的衣服给他穿,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这个流浪者。感受到母爱的小哑巴,自此不再流浪,在薛村矿“安”了家。 “两年半了,都是梁婶和一些好心人照顾小哑巴,这孩子有福呀。”文化广场附近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每天早晨8时前,梁红霞准时把热腾腾的饭菜端给哑巴吃。等哑巴吃完饭,她再去打扫自己管理的文化广场。两年半时间,天天如此。今年2月23日上午,记者在薛村矿文化广场,看到衣着朴素的梁红霞,拿着脸盆,拎着暖壶,身材矮小的小哑巴笑嘻嘻地跟在她身后。走到广场西北角的石桌前,老人把暖瓶的热水倒进脸盆,用热毛巾给哑巴擦干净手和脸,再给哑巴盛了面条,哑巴端着碗,一边吃着面,一边傻傻地笑。逢年过节,梁红霞都会及时给小哑巴送去饺子、月饼。梁红霞说:“我们全家买4个月饼过中秋,其中一个送给小哑巴。” 小哑巴有拾纸盒和塑料瓶的习惯,小屋内堆满这些东西后,梁红霞帮忙去卖废品,卖了35元钱。有居民提议让梁红霞帮哑巴保管这些钱,但被她拒绝了,并当着众人的面装入小哑巴的口袋里。为小哑巴找到家一直是梁红霞的心愿。她专门带着小哑巴到矿上的照相馆去照相,制作带照片的寻人启事。照相馆老板说啥也不肯收钱。到打印门市打印寻人启事,老板也是分文不收,一下子印了数百张。梁红霞感叹道:“我们的社会好心人多啊。”两年来,关于小哑巴的寻人启事贴到了方圆上百公里以外,但小哑巴至今也没有人来认领。梁红霞说:“只要一天找不到他家,我就每天给他做饭吃……” 我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