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doc

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 探讨对骨质疏松症的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方法的辅助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方法 筛选符合研究要求患者100例(男女各5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年龄60-80yo平均年龄为71yo,明确诊断为OP(骨质疏松症),BMD低于-1.5,BMI18,在临床症状学上表现有疼痛、功能障碍及心理不适的特征。所有患者均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为接受中医分型论治治疗(中成药、针灸、拔罐、推拿按摩、敷贴及中药膏外敷)的中医药干预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治疗1年月疗程后,根据其骨密度值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及骨折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疗程结束后通过骨质疏松评分量表评定发现,2组患者bmd值均上升(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非参数检验结果Z=-1.724,P=0.085无统计学意义)且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指数均改善提高,经中西药结合剂中医外治辅助疗法处理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指标均明显改善,(X2检验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X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X2=7.230,P=0.027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情况良好稳定,与单纯西药组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经中医药干预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西药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采用中医疗法辅助治疗,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高危并发症有效阻止和预防骨折发生,患者易接受,经济实用,提倡社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西医结合; 干预;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322.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82-0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退行性的骨病,中医辨证论治“肾藏精,精化髓骨依赖髓以充养”,随年龄增加病情加重,“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萎”,表现为疼痛、骨骼变形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特别是其表现在脊柱,髋部及四肢肋部的持续性的静息疼痛,其与中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病因病机相符合,故我们应用中医外治疗法对骨质疏松症的“标”症进行对症治疗以达到和血疏通经络,补益强壮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门诊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男女各50例),年龄为60-80yo,平均年龄为74yo,伴有肢体疼痛,功能障碍及心理不适应等临床症状的,随机分为中医药干预组和单纯西药干预组各为25男25女。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均维持西药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同时,处理组将患者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个体化运用中医外治法予以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及膏药敷治,即对患者的标症进行对症处理。单纯西药治疗组则不予以任何中医外治法处理,在必要时处方Nsaid药品止痛。 1.3 随访及评定 治疗经疗程1年结束后,对患者疗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以临床体征体检结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健康问卷》及《MPQ疼痛问卷Melzack,1987》调查问卷进行评定,对患者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估,门诊每3月随访一次以跟踪干预疗效稳定性。 2 结果 100例患者分组并顺利完成治疗和疗程结束后的跟踪随访。治疗疗程均为1年,随访时间皆为3月。其中处理组在目标临床症状的改善上,如疼痛、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积极性,而心理适应因个体差异性表现各异但整体有好转趋势。疗程结束后通过骨质疏松评分量表评定发现,2组患者bmd值均上升(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非参数检验结果Z=-1.724,P=0.085无统计学意义)且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指数均改善提高,经中西药结合剂中医外治辅助疗法处理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指标均明显改善,(X2检验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X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X2=7.230,P=0.027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情况良好稳定,与单纯西药组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经中医药干预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见表1,2,3。(非参数检验结果)。 表1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 *:Z=-1.724 ,P=0.085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结果。 表2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 χ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 表3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 χ2=7.230,P=0.027 有统计学意义。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对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均有效,其骨密度值均得到改善提高,但两者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即中医药的介入并不能对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