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事附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究
刑事附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究摘要:在精神权益日渐受到关注的情势下,我国刑事精神损害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申诉无门。本文立足于剖析我国关于精神法益保护的立法冲突现状,通过法律价值的衡量与法理原则的评断,指出建立刑事附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制度构建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精神损害 刑事附带程序 赔偿制度
随着现今社会民主法制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思开始觉醒,精神利益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比对公民物质权利保护法制的愈加完善,一个国家法律对精神利益的重视和保护程度则更能直观的反映出法律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的实现程度,也是衡量法能否实现对“人权”的全面保护要求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精神损害责任的内涵探究
在各种法律秩序之中,各种法律都有其维护的权利或者法益,包括公法上的法益和私法上的法益。有法益的存在,就有损害事故的发生,进而需要通过司法程序活动法律的实体救济。在侵犯公民人身权的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不仅触犯刑法秩序,同时也是对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等多种人身权利的侵犯。对犯罪分子处以刑罚,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运用国家强制力打击犯罪的需要。可见,刑罚是犯罪分子承担的公法上的责任。而对于刑事受害人的私权利因犯罪行为遭受的损害,包括财产上的损失和非财产的损失,犯罪分子也理所应当承担私法上的责任。
精神损害是非财产的损失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它是指自然人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痛苦,与财产权的变动无关。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指刑事被害人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身体健康、人格尊严、身份权利受到损害或遭受到精神痛苦,通过附带或单独诉讼方式请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财产赔偿方式进行救济和保护的制度。
二、我国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冲突
根据我国刑法的第36条、刑事诉讼法的第77条的规定,我们不难看出,法律已经确认刑事被害人针对物质损失对犯罪嫌疑人提出赔偿请求的权利。对于刑事精神损害赔偿虽未明示,但亦未否定。另根据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外,还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而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早已明确承认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合法性,因此,精神损害赔偿也当然适用于附带民事诉讼。
但是,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紧接着在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就连当事人通过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也一并进行了彻底否定。笔者认为,这样的限制解释严重违背了立法的本意,不利于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法益的全面保护,是对宪法保护人权原则的曲解和倒退。
首先,否定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违反了国际立法趋势。从国际范围看,无论我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都明确承认对造成精神痛苦的犯罪行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法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可作为起诉对象的罪行可以提出“物质的、肉体的和精神的全部损失”。
其次,否定公民的精神权益损害请求权,与宪法原则与规定相抵触。基本人权原则是我国的四大宪法原则之一,是宪法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宪法的第三十三条写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法律侵犯。而上述两项解释却将公民在精神权利遭受犯罪行为的严重损害时所理应具有的赔偿请求权排除在外,是违反宪法原则与规定的“坏法”。
第三,违反了法律效力位阶的等级,与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等其他基本法律的规定相冲突。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虽仅表明承认被害人的物质损失请求权,但并没有明确排除精神损失赔偿。而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当适用的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早已经明确确立了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可以要求赔偿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是独立于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之外的民事诉讼请求项目。而两解释却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违反了法律效力位阶的上下等级关系,应是无效的司法解释。
第四,违反了“刑民统一”“后法大于前法”原则,损害了法律的一致性。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精神损害赔偿解释》、2004年《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规定法院应该受理精神损害赔偿请求。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两解释的出台导致实践中法院对精神损害赔偿一概不予受理,生生剥夺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诉权。从上述几点不难得出,这样的坏法于情于理于法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项练习】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二单元专项—《填写单位》 人教版 (含答案).doc VIP
- 药学英语(上册)(第5版)史志祥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高中入团思想汇报范文(6篇).docx VIP
- 公路大中修工程交通组织方案设计与研究-来源:现代企业文化·下旬刊(第2021007期)-中国工人出版社.pdf VIP
- 稻盛和夫《心》读后感集合5篇.docx VIP
- 个人现实表现(现实表现).pdf VIP
- 货物运输投标文件(技术部分).pdf
- GB_T 15560-1995《流体输送用塑料管材液压瞬时爆破和耐压试验方法》.pdf
- 食材配送项目投标文件.doc
- (统编2024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8课 课余生活真丰富 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