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城市发展中能源消耗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城市发展中能源消耗影响因素研究收稿日期:2010-10-25
作者简介:姚永玲,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与城市空间演化。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0XNJ00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 城市发展不仅是生产部门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在能源消费中占居主要份额。本文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等三方面因素,选取北京市市辖区的统计数据,采用LMDI指标分解方法,将能源消耗分解为经济规模、单位产值能耗、人均能耗、人口密度和能源空间支持系数等五项指标,分析各因素对城市能源消耗的贡献。从经济、人口和空间三个方面所体现的城市发展综合来看,经济因素对能源消耗的贡献最大;人口因素所消耗的能源约占能源总消耗的一半;紧凑型空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结论认为,城市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依然是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也依然是城市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但是,紧凑型空间正在成为城市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低碳生产与生活方式对实现节能减排具有更大潜力。
关键词 城市发展;能源消耗;LMDI指标分解法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7-0040-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7.007
随着城市的发展势必会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耗。城市发展不仅是生产部门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在能源消费中占居主要份额;事实上,很多大城市的服务业已经超过了工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因此,城市发展在规模扩大和功能提升的过程中,能源消耗特征与生产部门有着明显区别。但是通常的研究大都针对工业生产部门来讨论能源消耗,显然不能全面解释城市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因此,城市能源消耗研究需要从生产领域转向城市功能和自身发展方面,将城市发展中的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等因素纳入其中,以适应城市节能减排的需要。这里的城市发展主要是从城市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围绕这三个方面所设计的综合指标既能反映生产和消费,又能从经济、福利和低碳城市等方面体现未来城市的发展理念。
1 文献述评
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发展是引起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因此目前对于能源消耗(或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部门,针对经济规模、工业内部产业结构、能源利用结构、能源效率(能源强度)和人口结构等因素展开讨论。总体结论是: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是能源消耗(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强度(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能耗,产业结构调整对减少能源消耗的作用较弱[1-6]。可以看出,从生产部门研究能源消耗可以容易得出直接和比较一致的结论,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城市与腹地的区别,难以说明城市作为能源主要场所消费的真正原因。随着城市的发展,生产部门能耗在城市综合能耗中的份额越来越小,城市发展的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空间因素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远比生产部门复杂,如何从城市综合发展的角度探讨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从城市发展的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等因素研究能源消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从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角度研究城市能源消耗方面,纽曼和肯沃斯通过城市空间要素与小汽车能耗的关系研究认为,城市密度、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城市交通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7]。更多的学者利用实证方法以各自所在国家的城市为研究对象,对该结论进行了检验。结论认为,各城市的交通工具存在着巨大差别,以小汽车为前提的交通能源消耗研究,缺乏对包括公共交通能源消耗在内的能源消耗与城市空间和交通模式要素的全景分析[8]。戴维德通过建立集成居住密度、车辆使用与燃料消耗的联合模型,认为居住密度上每平方英里减少1000人,家庭就会增加1200英里的车辆出行距离[9]。常世彦等通过MAED模型得出客运周转量的增长是决定我国中长期城市间客运能耗增加的主要因素[10]。郑思齐等对中国城市的研究也发现人口密度与出租车碳排放、公交车碳排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每平方公里增加1000人,会减少家庭出租车碳排放0.424t,减少公交车碳排放0.837t[11];与此同时,城市蔓延将促使居民选择更大而独立的住宅,也大幅度提高了居住碳排放[12]。可见,由城市空间格局决定的交通出行需求和土地利用方式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能源消耗。但从这些研究中却不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