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大兴区青少年肥胖及超重现状调查
北京市大兴区青少年肥胖及超重现状调查【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R 589.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0-0919-02
【关键词】 超重;肥胖症;患病率;青少年
肥胖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性问题。肥胖会导致代谢改变,包括血压升高、低 密度胆固醇增多以及对胰岛素的抵抗性增强等,从而造成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 多种癌症的发病危险增高[1-2],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与成人后多 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肥胖及糖尿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3]。为了解北京市大兴区 青少年肥胖与超重状况,笔者在全区所有中小学中随机抽取8所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 对7~18岁青少年肥胖与超重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北京市大兴区所有中小学中随机抽取8所小学、1所初中、1所 高中,其中小学生1 733名,初中生842名,高中生685名。共获得完整学生资料3 260份,其 中男生1 649份,女生1 611份。
1.2 方法 现场调查分两个步骤实施:第一完成对所有样本人群的健 康调查问卷;第二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健康体检,完成“健康体检表”。根据中国国际 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3年制定的7~18岁标准,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筛查。
1.3 数据处理 调查表及体检表查对核实后,录入Epi Data数据库,采用SPS S 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超重与肥胖的检出情况 见表1。共筛查出超重学生248名(男生14 4 名,女生104名),超重检出率为7.6%(男生为?8.7%,女生为6.5%),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χ2=?6.011,P<0.05);不同年龄学生超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 2=29.499,P<0.01),其中17~18岁年龄组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筛查出肥胖学生164 名 (男生96名,女生68名),肥胖检出率为5.0%(男生为5.8%,女生为4.2%),性别之间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χ2=4.370,P<0.05);不同年龄学生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9.931,P>0.05)。
2.2 生活习惯 在肥胖与超重人群中,每周吃油炸类食品多于3~5次者占13 .8%,每周吃洋快餐多于1~2次者占4.4%,每周吃零食多于3~5次者占47.5%,每周喝含糖或 碳酸饮料多于3~5次者占26.9%,每天看电视多于1 h者占?65.6%,每天用计算机多于1 h 者占6.2%,每周参加体育运动少于3次者占76.9%。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肥胖与超重的总检出率和各年龄组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生,说明 男性青少年是肥胖与超重防治的重点。北京市1985年7~18岁学 生肥胖与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2%和4.0%,到1995年上升到6.5%和11.3%,到2000年进一步上 升到10.5%和16.8%,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大兴区是北京市的郊区县,超重检出率为7.6%(男 生为8.7%,女生为6.5%),肥胖检出率为5.0%(男生为5.8%,女生为4.2%),均低于北京市平均水 平,也低于2000年我国大城市男、女生肥胖与超重的检出率(男生17.10%,女生9.69%)[4]。
肥胖与超重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良的膳食结构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快餐迎合了青少年的口 味,让他们从这些膳食中摄入过多的能量;各种甜点 、糖果和零食的大量生产和销售,广告媒体的巨大诱惑等,使青少年的日常摄入大大增 加;许多青少年只喜欢喝饮料,不喜欢喝开水。另外,青少年静坐时间过长,参加体育活动 时间较短,体力活动过少是导致肥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建立的阶段,在此期实施正确的行为约束、平衡饮食、加 强运动等综合性干预,是预防成年后因肥胖与超重而引发的各种疾病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最 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该项目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牵头,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市儿童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宣武医院的专家共同参与,在此一并致谢。)
4 参考文献
[1] 陈春明.防止肥胖刻不容缓.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291-292.
[2] 翟凤英,金水高,葛可佑,等.中国人群膳食营养素及营养状况分析:1989年8省实 例研究.卫生研究,1995,24(1):40-43.
[3]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 128.
[4] MUST A,SPADANO J,COAKLEY EH,et 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