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京市房山区23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doc

北京市房山区23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房山区23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

北京市房山区23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2007年发生的233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北京市房山区233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233例病例均有疱疹发生,疱疹主要发生在手、口腔和脚。发热61例,散居儿童发热率高于学生,学生发热率高于托幼儿童,有口腔溃疡的儿童发热率明显高于无口腔溃疡的儿童,1周内有与手足口病人接触史的儿童发热率高于无接触史的儿童,有生吃瓜果蔬菜史的儿童发热率高于没有生吃瓜果蔬菜史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的重要预防措施。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5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17-02 手足口病多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为主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夏季及初秋季节,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1]。该病具有自限性、病程较短、一般病情较轻等临床特点[2]。1957年加拿大首次报告,我国于 1981年始见于上海,1983年天津市出现了手足口病的流行[3]。手足口病可在幼托机构等儿童聚集区引起爆发流行,是夏季肠道传染病防制的重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京市房山区2007年6-12月共发生了645例手足口病例,占全年的96.85%,抽取其中的233例作为样本。所有病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 1.2 方法 采用“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病例调查处理一览表”对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人群分类、体温情况,是否有口腔溃疡、疱疹的发生部位、1周前外出史、1周内有无与手足口病人接触史、有无生吃瓜果蔬菜史、有无喝生水的习惯、有无饭前便后洗手习惯,以及是否和其他儿童共用毛巾、手帕、玩具等。用SPSS 12.0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233例手足口病病例的时间分布:6月份12例,7月份65例,8月份17例,9月份38例,10月份32例,11月份55例,12月份14例。 2.2 人群分布 主要分布在1~5岁年龄组,占所有发病人数的90.56%。233例病例中,托幼儿童151例,散居儿童70例,学生12例。男性138人,女性95人,性别比为1.45∶1。 2.3 发病病史 1周前有外出史24人,占10.30%;1周内有与手足口病人接触史的57人,占24.46%;有生吃瓜果蔬菜史的43人,占18.45%;有喝生水习惯的9人,占3.86%;饭前便后洗手的203人,占87.12%;和其他儿童共用毛巾、手帕、玩具的106人,占45.49%。 2.4 临床表现 233例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等。发热61例,占总例数的26.18%,体温37℃~38℃的29例,38.1℃~39℃的20例,高于39℃的12例。233例病例均有疱疹,疱疹部位在口腔的有181例,占77.68%;皮肤疱疹在手的有223例,占95.71%;皮肤疱疹在脚的有178例,占76.39%;皮肤疱疹在手臂的有27例,占11.59%;疹在腿上的有21例,占9.01%;在臀部的有25例,占10.73%;在躯干的有25例,占10.73%。 233例病例中,发热病例61例,且体温较高(平均38.05 ℃),散居儿童发热率高于学生,而学生发热率高于托幼儿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5,P<0.05);有口腔溃疡的儿童发热率明显高于无口腔溃疡的儿童(χ2=9.504,P<0.05);1周内有与手足口病人接触史的儿童发热率明显高于无接触史的儿童(χ2=9.148,P<0.05);有生吃瓜果蔬菜史的儿童发热率高于无生吃瓜果蔬菜史的儿童(χ2=6.709,P<0.05)。见表1。 3 讨论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发生范围广。233例手足口病病例中,发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孩喜好活动,接触密切频繁,相互传染的机会大有关[4]。主要分布在1~5岁年龄组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90.56%),与2000年山东省一些地区调查结果[5-6]一致,主要原因可能为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低、幼托儿童相互接触密切、园内空气流通较差,故易引起交叉感染[7]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渐受到肠道病毒阴性感染,而获得自然免疫[8]。该组病例的发热率为26.18%,相对较低,可能与2岁以内的儿童所占比例较低(12.45%)有关[7]。有报道显示,2岁以内儿童占发热病儿的90.8%,揭示了手足口病发病年龄越小症状越重的规律[5]。2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