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昌平区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
北京市昌平区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外来人口密度较高的4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取3所学校,共12所学校,对所选学校的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共2 163名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生长发育水平采用《1995年全国7~22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评价表》进行评价,营养状况采用《199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评价。结果 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学生身高、体重发育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身高、体重上等率分别为11.60%和19.97%,明显低于当地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8.26%,高于当地学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8.28%和6.15%,低于当地学生。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外来人口子弟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低于当地学生。应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健康教育。
【关键词】 生长和发育;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肥胖症;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5-0460-02
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外来人口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更好地开展营养不良、肥胖等预防工作,并为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笔者利用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采用身高标准体重等级评价方法,对该地区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外来人口密度较高的4个乡镇共12所学校的一~六年级全体学生2 163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 250名,女生913名。
1.2 方法 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试行)》[1]的要求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测试前对人员严格培训,现场复测,质量控制达到要求?[2]。学生身高、体重指标按《1995年全国7~22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评价表》进行生长发育水平评价,第90百分位数以上为上等,第10百分位数以下为下等。营养状况采用《199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评价,即同等身高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正常,110%为超重,120%为肥胖。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生长发育状况 不同性别学生身高上等与下等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28和0.099,P值均>0.05);男女生体重上等与下等比例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89和0.397,P值均>0.05)。见表1。
2.2 营养状况 2 163名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8.26%,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的构成比分别为87.59%(346/395)和12.41%(49/395),以轻度为主[3]。营养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营养过剩率为14.42%,其中超重率为8.28%,肥胖率为6.15%;男、女生超重率与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68和0.498,P值均>0.05)。见表1。
2.3 外来人口子弟学校与本地学校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比较 昌平区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学生与本地区监测学校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昌平区外来人口子弟学校的学生中,身高与体重上等的人数高于下等的人数,身高、体重发育无性别差异;女生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男生,与国内有关报道[4]一致。
外来人口子弟学校与本地区学校相比,学生的来源、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带有明显的“特殊性”。学生身高、体重上等率均低于本地区学生,下等率均高于本地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高于本地区学生,而肥胖和超重率则明显低于本地区学生。其原因可能为:(1)本地区学生的生活水平一般高于外来人口子弟学生,且多为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溺爱孩子,让孩子进食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同时因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孩子体能的培养和锻炼,造成摄入能量超出身体所需,导致学生肥胖和超重。(2)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总体低于本地学生,大部分家长知识水平较低,对学生生长发育时期的特殊阶段未能充分重视。(3)在调查学校中,学生“集体食堂”饭菜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食物搭配不合理,导致学生摄取的营养素偏少。
有关文献表明,学生营养状况除与遗传因素有关以外,同时受本地区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水平和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5]。营养失调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营养不良可致发育迟滞、贫血,影响健康与智力[6]。肥胖既是疾病,又是许多慢性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