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几种病态结尾诊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语文课堂几种病态结尾诊断

对语文课堂几种病态结尾诊断最近,笔者有幸担任了省级初中语文优质课评审的评委,欣赏了各具风采的课堂教学,欣喜地发现了一大批教学新秀正在成长。但是,也发现了课堂上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本文结合课例,谈谈语文课堂的结尾之弊。 一、因文生情,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远离文本和学生 以情为主的文章自然要求老师引导学生真正地入境,课堂结尾沿着文章情感发展的脉络,作点渲染,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情感的浸润,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结尾方式。但是,有的老师渲染过度,课堂结尾成了一种私情的泛滥。 一位老师执教泰戈尔的《金色花》,课堂结尾安排学生以“母爱”为话题说一段话。对学生说话的内容,老师并未做评点,而在每个学生回答后反复点化,“妈妈,妈妈,你永远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课堂上充斥着老师高分贝的对“妈妈”的声声呼唤。而老师这样渲染的目的在于引出自己原先准备好的一段文字: 妈妈,妈妈,我亲爱的妈妈,想起几天前,你来为我带孩子时,脚上还沾着棉花地里的泥巴,女儿的心中就有着万千的悄悄话;妈妈,妈妈,我亲爱的妈妈,记得我小时候,你坐着木盆,在河里为我捉起小鱼小虾,那时我是多么的惊讶;妈妈,妈妈,如今你的头上已布满霜花,岁月在你的皱纹间留下了年华。妈妈,妈妈,如今我也成了一位小女孩的妈妈,妈妈,妈妈,我的妈妈,无论风雨,无论坎坷,你都是我温暖的家,我也是你最幸福的小丫! 如果我们再回视一下课文,就可能感觉到,这段抒情独白与原文情感基调是有较大出入的。《金色花》通过几幅富有情趣的画面,表现孩子的天真、活泼、可爱。同时,从孩子的眼中,妈妈那沐浴后披肩长发的线条,那祷告与读书的造型是多么优雅。孩子是一位天使,妈妈也是一位天使,诗篇是美与爱的结晶,而不是“妈妈,妈妈”式的歇斯底里。 另一位老师执教鲁迅的散文《风筝》,结尾要求学生说说曾经触动自己的故事,体会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老师在象征性地提问了几个学生之后,就随着一段柔美的音乐,很抒情地叙述自己的故事: 我,一个农村女孩,家里有两个哥哥,当年父亲力排众议,让我上大学。毕业后,我走上了讲台,父亲自然很高兴。以后,我成家了,想调动工作。父亲怕我一人在外面吃苦受累,强烈反对我调动工作。很长一段时间,父亲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一个下雪的早晨,外面雪花飞舞,我打开窗户,看到远处一个老人站在雪地里,缩着手,哆嗦着身子,他的身边,放着大大小小的蛇皮带,那是为我准备的鸡鸭鱼之类的过年用品。那一刻,我泪雨滂沱,那是生我养我的爸爸呀!那是我朝思暮想的爸爸呀!我的父亲是全天下最普通的父亲,也是全天下千千万万个父亲的缩影,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百善孝为先,奉养父母,是子女天经地义的事,向全天下的父母致敬!(随即转身向台下听课的老师鞠躬) 看得出来,这段话是执教老师精心准备的,融含着自己的真情。但是,用这段话结束课堂教学的问题在于:第一,这段话表达对父爱的感激,与《风筝》的情感基调不吻合,引申不合理。第二,老师情感过于投入,以至声音哽咽,不能回到正常的教学情境中,忘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二、由古及今,胡乱联想,推衍的内容有严重的“恶搞”倾向 对课文内容作合理的推断或引申,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但是,这样的推衍,必须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随心所欲。 有个老师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以一个“猜”字来串起教学的主线——猜时代背景,猜字音字义,猜背诵技巧,猜诗歌主旨……且不说这种“猜”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单说说结尾“猜今日陶公”就让人匪夷所思。教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陶渊明如果生活在今天,他可以当什么社会角色?请展开你的奇思妙想。 我们看看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评点: 生一:陶渊明如果生活在今天,今天的环境已经破坏得很厉害,他没有隐居之所。他应该到中央党校去当讲师,因为他清廉,可以主讲反腐倡廉。 师:很好,陶渊明能当大学讲师,并主讲为官之道,你很有政治头脑。 生二:陶渊明如果生活在今天,他可以去当豆农,因为今天的粮价很高,种豆可以使他致富。 师:很好,你很有经济头脑。 生三:陶渊明如果生活在今天,可以到自然环境保护区当环保宣传员。 师:很好,你很有环保意识。 生四:陶渊明如果生活在今天,可以去当公务员,因为他知识丰富,文笔又很好。 师:很好,你真知人善任。 因为完全脱离了文本,学生思维很活跃,回答貌似很精彩,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对文本的歪曲,更是对古人的恶搞。老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反而有如下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给陶渊明作了合适的安排,如果让他当官,他能够为人民服务;如果让他经商,他能消除贫富差距;如果让他当农民,他能带领农民勤劳致富;如果让他当作家,他还为人民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