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67例临床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手足口病67例临床研究

小儿手足口病67例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本院收治住院的67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症状:其中发热67例,占100%,均有皮疹,皮疹累及臀部33例占49%,幼儿园及学前班群居儿童47例占70%,散居儿童20例占30%,所有患儿经积极抗病毒治疗均痊愈,平均住院7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为儿科和传染科常见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组患儿均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应掌握本病临床特征,及时正确诊断本病及时给予有效抗病毒治疗,是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发现患儿要详细询问患儿所在的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小学等场所情况,加强患儿所在场所的监测,及时隔离患儿,预防控制本病流行传播。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临床分析;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1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主要是柯萨奇A16、有时为柯萨奇A5、A10,散发者可由柯萨奇A7、A9、B1、B5及肠道病毒71引起[1],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途径传播。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治疗预防方法,现将我院2006年9月-2011年9月收住的6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汇总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7例全部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32例,最大年龄6岁,最小7个月,1-3岁47例,占全部比例的70%;47例为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群居儿童,20例占为散居儿童。以上均为普通病例,截止目前我院尚未发现重症病例。发病季节为冬春季12例占17.9%,夏季35例占52.3%,秋季20例占29.8%。 1.2 临床表现 潜伏期3-7天,发疹前多无明显的前驱症状,收住院的67例均伴有发热占100%,体温最低37.5度,最高39.4度,持续1-4天,少数伴有头疼、哭闹、咳嗽、流涕、乏力、口腔疼痛、食欲不振。所有患儿均有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疱疹直径2-4毫米,周围环绕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疱疹主要发生在指趾的背面或侧缘,也可见于掌及指趾掌侧,水疱长轴多与皮纹一致,数目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其中38例(占56.7%)累计臀部,5例(占7.5%)患儿肘膝部也有类似疱疹,口腔粘膜表现在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舌唇出现小水疱,很快破裂形成溃疡,手、足、口腔的疱疹并非同时出现,各处皮疹数量多少不一。 1.3 实验室检查 67例患儿均查血常规,其中50例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多,17例白细胞增高,在10×109/L以上。病毒分离及血清学中和抗体检测是较敏感的确诊项目,但是因本院未能开展此检测项目,故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原学证据。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所有患儿均给与抗病毒药物治疗,即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的同时给与喜炎平或者痰热清注射液静点,白细胞升高者给与青霉素类或一代头孢类抗感染,口腔疼痛者给与西瓜霜喷雾剂,并且清淡流质饮食,补充维生素B及维生素C,所有患儿均在5-8天疱疹消退,口腔粘膜愈合而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及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患者咽部分泌物、粪便及水疱疱液均能分离出病毒,传染性很强,经空气飞沫由呼吸道传播,也可有消化道传播。实验室检查外周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偏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对偏高。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有明显的季节性。近几年本地有增加趋势,国内各地常有流行报道[2]。由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儿童之间相互感染易于流行,托儿所、幼儿园应注重预防本病的传播,预防为主,本组近70%的患儿为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儿童,提示大家在儿童聚集场所,一旦发现应当机立断,立即隔离,注意日常用品及用具玩具的消毒,房间通风换气,防止疾病流行。本病虽然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但是偶有发生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3],故提倡一旦发现病例应当积极给与治疗,本组患儿中我们发现40例患儿均出现臀部皮疹且多出现在手足疱疹之前,故在本病好发的夏秋季节[4],常观察臀部有无疱疹,如有疱疹出现不论数量多少均要警惕本病。由于本病由多种病毒所致,且病毒间无交叉免疫,故患儿可反复多次感染,本组中有2例为反复感染病例,考虑与个别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有关。所以在既往曾经感染过本病的患儿在流行期间及聚集场所仍要注意积极预防再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