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部分专题六第2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后强化训练堂堂清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二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题组一 教材回扣]
1.对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⑤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⑨履至尊而制六合 ⑩而母立于兹
A.①⑩//③⑤/⑥/⑦/⑧⑨
B.①⑩//③⑤/⑦/⑥⑧⑨
C.①⑩//③⑤/⑦/⑥⑨
D.①⑩//③⑤⑦/⑥/⑧⑨
解析:①⑩代词;②④表并列;③⑤表假设;⑥表修饰;⑦表转折;⑧⑨表承 接。
答案:A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D项“以”,因,介词。A项“于”,从,介词/表被动,介词;B项“虽”,虽然,连词/即使,连词;C项“而”,可是,转折连词/因而,因果连词。
答案:D
3.对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乎”常见的用法因位置不同而不同:用在句中相当于“于”,作介词;用在形容词后,作词尾;用在句末,表某种语气,作助词。①中相当于“于”“比”的意思,介词;②表疑问语气,助词;③表揣测语气,助词;④作形容词“浩浩”的词尾。
答案: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C项,两个“所”,都是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存,即存在的地方;所欣,即欣喜的地方(景观)。A项,若: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B项,与:连词,和/介词,同;D项,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他(师)。
答案:C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D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就或那么。A项,也:语气助词,加强判断语气/语气助词,表感叹;B项,因:介词,因为,由于/连词,因为,由于;C项,何:副词,多么/代词,哪里。
答案:D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A项,乃:副词,表条件,才/副词,表判断,为、是;B项,且:连词,尚且/副词,将要;C项,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
答案: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D.
解析: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结构,引进时间、地点;B项,以:介词,“用……身份”/介词,因为、由于;C项,为:介词,被/介词,;D项,之:代词,代虫/指示代词,这。
答案:A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如今人方为①刀俎,我为②鱼肉,何辞为③
(2)同是被逼迫,君尔④妾亦然⑤
(3)且焉⑥置土石
(4)彼有人焉⑦,未可图也
A.①和②同为动词,是,作为
B.③为介词,何……为,即为何
C.④和⑤同为指示代词,这样
D.⑥和⑦同为兼词,意义不同
解析:①②动词,是;③固定句式“何……为”,“为”,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④⑤代词,这,这样;⑥兼词,在哪里;⑦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答案:B
[题组二 片断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重之也如此
C.其词有“瑰伟之文……” D.乐其林泉之胜
解析: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代苏轼C项,代词,他的,指苏轼的;D项,指示代词,那。
答案: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句中语气停顿。
答案: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2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版含答案.doc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
- 福建省大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版含答案.doc
- 福建省宁化县2013届九年级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
- 福建省宁德市2014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福建省宁德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福建省安溪县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doc
- 福建省安溪1中、德化1中2014届高3摸底联考语文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