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护理对78例损容性痤疮患者心理状态观察
心理护理对78例损容性痤疮患者心理状态观察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因皮脂腺分泌过盛,毛细孔受到厌氧的痤疮棒状杆菌和凝固酶阴性的白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常见性损容性疾病[1]。好发部位以颜面为主,其次在上胸、肩胛间、背部等皮脂腺发达的地方[2]。痤疮虽无关大病,但因其损容,而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觑,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性格特征与痤疮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而报道本病的心理护理的文献不多,本研究探讨了心理护理对痤疮患者心理状态及治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门诊治疗的以颜面为主的痤疮病患者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5~36岁,其中15~17岁12例,18~30岁58例,30岁以上6例,病程3个月~5年。临床症状:丘疹性痤疮76例(100%),脓疮性痤疮73例(96%),结节性痤疮12例(15%),囊肿性痤疮42例(55%),集团性痤疮68例(87%),聚合性痤疮24例(31%),将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心理状态测评
1.2.1.1测量方法: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分别对痤疮患者在治疗前和治愈后进行测评。
1.2.1.2测量工具:①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3]:用于评定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观感受,以我国常模的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表明有抑郁症状。②自编患者问卷调查表: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性格特殊、病情、病程、疗效、康复、复发、生活习惯以及对健康的宣传需求等。
1.2.2治疗及护理方法
1.2.2.1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甲硝唑等抗菌素药物+超声导入治疗,观察组再联合心理护理。
1.2.2.2心理护理方法:①医患心灵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用真挚热情的服务,尽力消除患者疑虑,使其对护理人员充分信任。②病情心理认知护理:向患者宣教痤疮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性质、诱因、治疗及预后,自我保护、饮食调节,提高患者对痤疮病的认知程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病程心理护理:根据心理测评结果,运用不同方法如解释、鼓励、安慰、指导等[4],在整个病程中对患者进行个体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讲解心理因素、情绪、性格特征对痤疮的影响,消除患者悲观、恐惧、焦虑、抑郁及自卑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另外,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或邀请治愈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使患者在整个病程中身心愉快的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④行为护理干预:告知患者纠正不良行为,调整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生活,工作与学习,注意饮食禁忌,鼓励患者坚持治疗至痊愈,并定期随访2年。
1.2.2.3护理方式:痤疮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的形式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大多数采取“一对一”聊天方式进行,每周2次,持续8~12周,首先要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将心理治疗内容编成册发给患者,由专职护士跟患者进行沟通,并安排每月随访一次,采用电话、门诊复查等形式,护士根据患者症状治愈情况,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心理指导,每次随访记录患者的病情、疗程、疗效及康复情况。
1.2.3疗效评定:因痤疮的病因比较明确,因此治愈率高,但因其反复发作且其病理损伤较大而致损容,故心理护理疗效评定用单一的标准较为困难。
2结果(见表1)
由表中可见,两组治疗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心理护理缩短痤疮病程: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慢性炎症,多见于15~36岁中青年男女,尤以女性青年为主,病情反复发作,且因深部病理性的改变易在愈后遗留瘢痕而损容[1]。调查中发现78例患者病前或病中均有不同的应激源,而且在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生活无规律时病情会加重,说明个体受到心理社会因素刺激后,缺乏有效的应对或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时,会出现负性心理反应,进而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中介途径,引起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说明心理因素、性格及应激与痤疮发病有关。良好的心理护理在整个病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利病情的痊愈,缩短治疗时间,从两组对比、观察显示,观察组治愈时间提高95.3%,对照组仅为77.6%。
3.2心理护理降低痤疮的复发率:痤疮病虽易治愈,但因病情反复发作且损容,患者心理负担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对生活及治疗失去信心,临床仅用药物治疗时间较长,有时效果欠佳,且易复发,配合心理和行为治疗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