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提高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准确性对策.doc

提高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准确性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准确性对策

提高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准确性对策摘要:针对日常工作中高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添加剂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样品处理、分析过程、实验后处理四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了一些应对措施,对日常监督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液相色谱法(HPLC);食品添加剂;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2-0215-01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1流动相过滤和脱气 流动相和样品溶液中一般都存在一定量的直径大于0.45 um的颗粒,由于色谱柱中填料颗粒很细,色谱柱内腔很小,溶剂和样品中的细小颗粒会使色谱柱和毛细管容易堵塞。所有溶剂使用前都必须经滤过,以便除去溶剂中的杂质微粒,色谱纯试剂如果滤过没有超过一天,也同样如此。在用滤膜过滤时,要加倍注意分清楚有机相滤膜和水相滤膜。前者一般用于过滤有机溶剂,如果去过滤水溶液,就会出现流速低或滤不动的现象。后者只能用于过滤水溶液,不能用于过滤有机溶剂,否则滤膜会被溶解。溶有滤膜的溶剂不能用于HPLC,否则对检测会造成很大影响。对于混合流动相,可在混合前分别滤过,如需混合后滤过,首选混合 滤膜。 HPLC所用的流动相预先必须进行脱气处理,如若不然,容易在系统内逸出气泡,对泵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气泡柱的分离效率也会产生影响,主要是对检测器的灵敏度和基线稳定性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无法检测。如果采用抽气或煮沸法,则需要考虑低沸点溶剂挥发造成的组成变化。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脱气方法是超声脱气,它不影响溶剂组成,20~30分钟的超声脱气处理对许多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混合液的脱气已经足够了。超声时应避免溶剂瓶与超声槽底部或壁接触,以免玻璃瓶破裂,另外,容器内液面不要高出水面太多。 1.2检查柱压和排气泡 实验前,必须检查柱压是否正常,柱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检测结果。柱压过高是HPLC柱用户最常碰到的问题。其原因有多方面,可按下面步骤检查问题的起因:1)拆去保护柱,看柱压是否还高,否则是保护柱的问题,若柱压仍高,再检查;2)把色谱柱从仪器上取下,看压力是否下降,否则是管路堵塞,需清洗,若压力下降,再检查;3)首先将柱子的进出口反过来接在仪器上,同时,用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对柱子进行清洗。此时,如果柱压仍没有下降,再检查;4)更换柱子入口筛板,若柱压出现下降趋势,就说明溶剂或样品中含有颗粒杂质,正是这些杂质将筛板堵塞引起压力上升。若柱压还高,请与厂商联系。一般情况下,在进样器与保护柱之间接一个在线过滤器便可避免柱压过高的问题。 实验前,排出输液管路中的气泡是提高检验准确性的步骤之一。管路中存在气泡,分析时会造成柱压不稳,表现在谱图上会出现基线不稳,有时会出现假峰,给样品定性、定量造成很大 影响。 1.3其他准备 除了在实验前进行上面的必要步骤外,还要注意比例阀、泵密封垫、流动性过滤头、单向阀、室内温度变化、电压波动、保护柱等。 1.4色谱柱的清洗和平衡 实验前,准备工作完成后,要对色谱柱进行短时间的清洗和平衡。清洗一般先用含有机溶剂(甲醇或乙腈)80%~90%的纯水冲洗30分钟左右,然后用纯有机溶剂冲洗30分钟左右,再用流动相进行平衡,直到基线平稳为止。如果压力过高或者过低,或者基线不稳,就要按照前三个步骤逐个检查,逐点进行排除,直到压力恢复正常,基线平稳为止。 2样品处理 样品处理是检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未按标准要求进行处理,会出项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待测成分结构相近的成分没有彻底分离出去,导致样品检测结果偏高;另外一种是待测成分未彻底分离处出来导致样品检测结果偏低,甚至导致定性失误。一般情况下,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处理样品,如试剂加入量、处理时间、处理温度等,平行样品要严格按照相同的处理条件 进行。 3分析过程 3.1样品定性 建议采用同类样品加标定性法,即采用向同类不含待测组分样品(如不含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的样品)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标准样品,与样品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定性。如果样品保留时间与标样的相差不多(不超过1分钟),可以向待测样品中添加与样品待测成分含量基本相等的等体积的标准溶液进行定性,如果加标样品中可能的待测组分峰出现叉峰,肯定不是待测组分,如果加标样品可能的待测组分峰未出现叉峰,而且加标样品可能的待测组含量与标样和样品混合计算出的含量相吻合,肯定是待测组分,否则的话就不是待测组分。 3.2样品定量 具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分别注入相同体积的一系列标准样品,测得相应的响应值(峰高或峰面积,常用峰面积),绘制响应值与含量关系的校正曲线,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得被测样品的响应值,从校正曲线上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